事关国运,中国必须打赢这场战争! 这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的生存战争。我们退一步,全

非常盘点中 2025-10-11 11:31:47

事关国运,中国必须打赢这场战争! 这是一场关乎中国未来的生存战争。我们退一步,全球供应链就塌;我们让一步,百年海权就断。现在,不是谈条件的时候。   2025年10月,美国又出杀招。《301条款船舶费用》一锤定音,10月14日起,中国造船业将被直接“劫杀”在港口之外。   这不是单一政策,而是一整套精密围堵,目标只有一个:让中国的海运命脉从全球消失。 可他们忘了,中国造船业早不是随便拿捏的软柿子,这看似狠辣的围堵,反倒先撕开了 G7 的内部裂缝。 先看看美国这招有多 “狠”。美国海关最新公告写得明白,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每净吨要交 50 美元;中国造的船,要么按每净吨 18 美元收,要么按每个集装箱 120 美元收,哪个贵按哪个来。 这可不是小数目,有咨询公司算过,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明年光这一项就要多掏 32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得中国和欧洲的船企扛着。 更阴险的是,这不是孤立政策:2024 年底的《船舶法案》逼着美国政府优先用本土造的船,2025 年初又搞 301 调查给加税找借口,白宫还专门设了造船办公室,摆明了要把中国船挤出市场。 可美国忘了自己的短板有多明显,中国船协的数据摆在那,2025 年前四个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一半,新接订单更是占到 67.6%,手里的订单排到 2029 年都做不完。 更关键的是,高端船市场咱们早站稳了脚跟,全球首艘商用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用的 P690QL2 低温钢,是鞍钢自主研发的,零下 35 摄氏度都能扛住,还拿了国际首张认可证书。 美国自己造民用船的成本比中韩高出 3 到 5 倍,连特种钢材都得靠进口,白宫就算砸钱补贴,短期内也补不上这个窟窿。 最尴尬的是 G7 盟友们,跟着美国喊口号容易,真要买单就犯难了。欧盟 90% 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都得从中国订,马士基去年刚跟中国船厂签了几十艘绿色集装箱船的订单,现在美国要加港口费,这些成本最后还得欧洲的货主和消费者扛。 德国车企的汽车配件、法国的红酒,多少都得靠中国船运,真把中国船逼走了,欧洲的供应链先得乱套。这场景跟当年稀土那回一模一样,美国只顾自己,盟友们却得在 “站队美国” 和 “保住生意” 之间反复纠结,所谓的 “海上繁荣宣言” 早成了各怀鬼胎的空架子。 美国想靠抢港口堵路,也没那么顺利。今年 3 月,贝莱德牵头花 228 亿美元买了李嘉诚旗下 43 个海外港口,特意攥住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全球 6% 的海运贸易从这过,中国商船占了 21%。可巴拿马政府不乐意了,直接起诉要求收回经营权,说这不符合中立原则。 中国这边更不含糊,市场监管总局直接卡住交易,明确说不能规避反垄断审查,逼着对方邀请中国投资者加入财团。美国想借港口卡脖子,反倒把自己陷进了主权纠纷和监管泥潭。 咱们手里的王牌还不止造船量,造船业往上牵着凉钢、鞍钢这些钢铁巨头,2024 年制造业用钢占比已经升到 50%,船舶用钢更是成了增长主力。 首钢的电工钢、宝钢的取向硅钢,都是新能源船舶的核心材料,美国就算想另起炉灶造新能源船,绕不开这些高端钢材。 往下连着全球供应链,中国造的 LNG 船、汽车运输船,承载着全球能源和汽车贸易的半壁江山,真把这些船逼出市场,全球物流成本得暴涨,美国通胀刚压下去又得反弹。 更绝的是中国的反制早就布局了,面对美国的歧视性收费,中国船东协会直接戳破:这 “按国籍定价” 的套路根本违反 WTO 规则。 海关总署也悄悄升级了船舶用钢的出口监管,对那些可能转卖给美国造船业的特种钢材,要求提供最终用户证明,断了他们 “借道采购” 的念想。 在港口方面,咱们一边稳住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些 “一带一路” 关键节点,一边加速研发智能船舶、绿色船舶,把技术优势拉得更开。 说到底,美国这场 “海上围堵战”,跟当年卡稀土的算盘一样,都是想靠霸权抢产业链主导权。可他们没算到,中国造船业早已深度绑定全球经济,从特种钢材到终端航运,每个环节都扎着根。 G7 里的欧洲国家舍不得放弃中国造的便宜船,美国自己造不出替代的好船,贝莱德抢来的港口还被主权国家卡着脖子,这看似严密的围堵网,其实到处都是窟窿。 等 10 月 14 日政策落地,最先受不了的可能是美国的农场主、欧洲的零售商。中国船运的农产品、日用品涨价了,最后还得他们掏腰包。 这场所谓的 “生存战争”,到头来成了对美国霸权的又一次检验:当中国手里攥着产业链的实锤,那些 “价值观同盟” 的空话,在真金白银的损失面前,终究不堪一击。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