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

茂盛楼兰 2025-10-11 10:15:48

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1艘航母都出动,再带上所有的先进装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胜利。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必须看到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单纯依靠装备数量决定的,真正能左右结局的,是经济支撑力、补给效率、作战体系、社会动员以及战略意志的综合比拼,美国确实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事体系,但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对手时,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胜势。 尤其是在长期消耗能力上,中国的优势尤为明显,单看工业产能就很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粗钢产量已达67181万吨,即便同比略有下降,这个规模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 要知道,军舰、导弹、装甲车辆的生产都离不开钢铁这个基础,这种产能不是临时突击能凑出来的,而是多年工业体系积累的结果。 反观美国,别说扩大产能,连现有装备的维护都成了难题,美国海军学会的分析显示,2018年以来美军航母实际部署率只有15%,曾有22天里全球找不到一支能执行任务的完整航母战斗群,维修欠账堆成山,连海军部长都承认把"纯种马当拉车马用",早把战备能力耗得差不多了,到2024年底更糟,美国政府问责局披露32艘大型两栖舰船半数战备不佳,11艘航母里能随时出动的也就4艘,所谓"集结所有军事力量"顶多是句空话。 光有产能还不够,补给线更是掐脖子的关键,美军要是想来东亚折腾,得先算算后勤账:从美国本土到关岛就有9300多公里,再往前到台海还要加2900多公里,这么长的补给线就是活靶子。 他们在西太的后勤点就靠日本、关岛那几个,看似连成线,实则脆弱得很,更讽刺的是美军自己的船厂都掉链子,私营船厂维修的军舰只有35%能按时出厂,公立船厂也才五成左右,真打起来装备坏了都没地方修,难不成靠盟友接济?中国这边则是主场优势,从沿海到内陆的军工体系和交通网络早已成型,补给根本不用跨洋奔波,这种效率差距可不是先进装备能弥补的。 作战体系上的代差更是藏不住,中国早不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了,国防白皮书里写得明明白白,现在走的是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路子,重点建的就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以前对付的是低级别选手,现在遇上中俄才是碰到了高级别对手。 这话可不是谦虚,他们搞的动态军力运用看着唬人,一会儿把航母派去北大西洋,一会儿又从波斯湾撤兵,说白了就是兵力不够只能拆东补西,中国这边则是扎扎实实地构建区域防御体系,从岸基火力到海空协同,每一环都针对性极强,美军航母就算真敢来,也得先想想能不能扛住层层防御。 最关键的社会动员能力,中美更是不在一个量级,中国奉行的是全民自卫原则,军民融合的体系能把民用产能快速转化为国防力量,光看造船业的规模就知道,真有需要,民用船厂分分钟能转向军工生产。 美国那边呢?打了十几年反恐战争,早就把民众的战争意愿耗没了,现在连军队内部都在抱怨战备不足,国会还在为军费分配吵来吵去,真要打大规模战争,别说动员民众,能不能凑齐足够的维修人员都是个问题,毕竟他们的船厂连现有军舰的维修都排着长队。 说到底,这位韩国专家的话不算夸张,只是戳破了美国军事霸权的泡沫,美国总爱拿11艘航母当唬人的招牌,却忘了战争拼的是综合实力而非装备清单,他们的航母部署率低到历史谷底,补给线长得像无底洞,维修体系漏洞百出,这些问题哪一个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而中国的工业产能、本土优势、体系作战能力和动员基础,都是经过长期积累的硬实力,真动起手来,美国大概率是带着一身毛病来客场作战,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与其说这是预言,不如说是对军事规律的清醒认知——靠装备数量撑起来的霸权,遇上真正的体系化对手,迟早会露怯。

0 阅读:190

猜你喜欢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