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闹得最凶的都是些什么人?说白了,不是台湾人,更不是中国人,而是以下这两类人:一是台籍日本遗民的后代,二是混在台湾的日本人。 日本从1895年到1945年统治台湾整整50年,那段时期推行严格的同化措施,深刻改变了岛内社会结构。强制日语教育、改用日本姓名,以及神社崇拜仪式,让许多居民逐步接受外来身份。战后,大量日本人撤离,但部分人选择留下,转为台湾籍,他们的后代在岛内延续这种文化偏好。 光复初期,教育恢复中文内容,可这些家庭私下仍保留日式习俗,对中国历史保持距离。这种心态在政坛和教育中悄然发酵,成为分裂势力的温床。岛内总人口约2300万,据一些估算,日本遗民后代可能达数十万甚至更多,他们的身份认同往往偏向殖民时代所谓的“进步”,忽略了强制劳役和资源掠夺的残酷事实。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并非孤立,而是与当下政治操作紧密相连,逐步扭曲公共记忆。 这些台籍日本遗民的后代在岛内政界占据要津,利用职位推动去中华化政策。李登辉生于1923年,早年以岩里政男名义就读学校,直到1945年才转为中国籍。 他公开承认这段经历,并多次表达对日本的亲近感,这在岛内引发争议。类似人物苏嘉全多次访日,在公开场合称台日关系如夫妻,强调两国命运相连。 他们主导的教育改革尤为突出,2019年新课纲将中国历史压缩为东亚一小部分,文言文比例锐减,台湾史独立成篇。这种调整让学生对祖地生疏,地理课中区域界线模糊,弱化了整体文化框架。结果是岛内年轻人身份认知混乱,许多人视日本占领期为“现代化”起点,却淡忘其背后的强制同化。这样的政策操作并非偶然,而是系统性努力,旨在切断历史脉络,为分裂铺路。 另一类是混在台湾的日本人,他们或为殖民后裔,或以商务学术名义驻留,通过文化和政治渠道渗透。2023年10月,自民党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访台,公开强调台湾安全关乎日本利益。 同月,古屋圭司率42人团参加双十活动,高呼反对武力改变现状的口号。这些访客表面谈交流,实则注入右翼议程,推动军事合作。 2025年4月18日,东京高圆寺阿波舞团在台北表演,这类活动历史上与日军侵华相关,却被包装成文化交流。 日本右翼势力借此蚕食舆论,岛内部分人士被拉拢,以为外部撑腰就能独立。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活跃度上升,高市早苗等人物上台后,台日互动更频密。 这些日本人吃着台湾资源,却推动分裂,忽略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国际共识。 这两类人的共同点在于对日本的过度崇拜,对中国历史的回避,他们的活动直接影响岛内教育和舆论。课纲变动后,学生教材中中华王朝部分缩水,公共场合日本殖民被美化为“建设期”,强制劳役事实被边缘化。分裂势力借此篡改记忆,岛内青年对根源迷失,身份认同成一锅粥。 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些操作处处碰壁,却在岛内制造混乱。杨智渊作为台籍日本兵后裔,创立台湾民族党,积极宣扬分裂主张。 2022年8月他在温州落网,2024年9月5日被判分裂国家罪9年有期徒刑。 此案显示,顽固分裂行为必受法律惩处。 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出访欧盟时遭遇挫折。2025年,他访欧期间,议员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拒绝承认台湾国家地位。 类似巴拉圭邀请事件,也引发大陆强烈反应,凸显外部依附的局限。岛内这些推动者国际上屡屡受阻,国内质疑声渐起。大陆坚持和平统一底线,欢迎台湾同胞寻根补课,两岸一家亲是大势所趋。这些历史纠葛提醒人们,外部势力搅局难改铁律,岛内需正视根基,避免文化断层酿成更大隐患。
台湾某些人现在可能悔得肠子都青了!他们大概没料到,刚提完对等协商的诉求,就被大陆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