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录‖中国放大招,有0.1%稀土元素也要管控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连续发布四则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及境外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哪怕含存0.1%中国稀土元素也要严格管制。 此举被路透社惊呼为“针对国防和半导体用户的精准打击”。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美国科技围剿的一次精准反击。 此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撤销多家中国检测实验室的资质,企图将“卡脖子”从芯片技术扩展到产业链认证环节。 10月7日,美国众议院“中国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发布报告,拟全面升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禁止所有处理12寸晶圆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并彻底限制荷兰ASML两款旧型号DUV光刻机对华销售。将限制范围从先进制程扩展至成熟制程设备,试图阻断中国通过成熟制程实现技术突破的路径。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国此举意在表明:博弈是双向的。美国能卡我们的芯片,我们就能卡美国的稀土。 中国的底气来源于其无可替代的全球供应链主导地位:中国控制着全球70% 的稀土开采和90% 的精炼能力。特别是对于军事领域至关重要的中重稀土,中国的供应几乎具有垄断性。 正如商务部所言,这些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直白地说,我们不能再让出口的稀土,变成瞄准我们的导弹零件;我们不能再让关键元素,被用于制造卡我们脖子的高端芯片。 现实影响立竿见影。美国军工与半导体产业已感到切肤之痛:每架F-35战斗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每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4.18吨稀土,阿拉巴克级驱逐舰需要2.36吨稀土。 据估计,美军87%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管制的稀土。若稀土供应中断,五角大楼评估称“1000多种武器系统将受影响”。 这场科技博弈的关键在于时间差。中美在芯片领域的代差大约三年,而美国构建自主稀土供应链却需要十年。 时间,正站在我们这一边。 中国的稀土管控,不仅是一次反制,更是一次战略宣言:在核心利益的棋盘上,我们手握王牌。
“稀土核弹”炸响后,对华断供光刻机的阿斯麦,这次天都塌了中国商务部10月9日
【133评论】【2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