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GAFT)公告:应本地铝业巨头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饮料易拉罐铝盖正式立案反倾销。被锁定的产品规格极细——厚度0.213~0.250毫米、直径50~63毫米,正是红牛、可乐、气泡水最常用的小尺寸盖。倾销调查期锁定2024全年,损害追溯却一口气拉回2021年初,四年数据一锅端,意图明显:算总账。 这哪是简单的贸易调查,分明是场精准围猎。规格卡得那么死,连0.001毫米的厚度差都不放过,显然早把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摸得门儿清。 那些超市货架上常见的饮料罐,说不定盖儿就是福建工厂生产的——要知道光今年前四个月,福建易拉盖出口就超10亿元,亚洲市场占了七成多。 沙特这么做,表面看是护着自家铝业巨头,实则是按规矩“出牌”。他们刚用两年前颁布的《国际贸易贸易救济法》当依据,这套法律本就是为了应对进口冲击、保护本土产业设计的。 有意思的是,咱们商务部去年还对沙特的乙醇胺征收反倾销税,现在轮到对方拿规则说话了。 这种“算总账”的玩法并不新鲜。墨西哥之前对中国玻璃发起调查时,也是把损害追溯期拉得老长,本质都是用时间跨度堆证据,放大所谓的“产业损害”。 沙特更精明,没挑高敏感产品,专找铝盖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下手,既给本土企业交代,又不至于引发大范围贸易对抗。 对国内企业来说,这可不是小事。一旦被认定倾销,惩罚性关税一加上,多年打拼的市场可能瞬间失守。那些为沙特订单熬夜调整生产线的工人,为符合当地标准反复测试样品的技术员,恐怕得连夜准备应诉材料了。反倾销调查程序漫长,但每一步都关乎企业生死。 更值得琢磨的是背后的信号。全球贸易里,这种“精准打击”越来越多,不跟你拼全面对抗,就盯着某类产品往死里查。 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曾是优势,现在反倒成了“倾销”的靶子,这提醒企业得早做准备,不能再靠低价走天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报!快报 沙特阿拉伯宣布了 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GAFT)公告:应
热爱宏光
2025-10-10 16:57:16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