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知道紧张,是不是有点晚了? 美国当地时间10月6号黄仁勋在接受bbc采访时

茂盛楼兰 2025-10-10 13:00:22

现在才知道紧张,是不是有点晚了? 美国当地时间10月6号黄仁勋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 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了,中国在芯片开发上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而已!竞争毫无疑问已经到来了! 他这是危言耸听吗?这位英伟达CEO浸淫行业几十年,看技术趋势的眼光比不少“懂王”准多了,他不过是把行业里心照不宣的事实摆到了台面上。 要知道美国从2019年至今已经甩出15轮半导体限制政策,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早就点破了,他们就是想让中国芯片永远停留在低端市场,永远当全球产业链的配角。 可他们显然没算准,技术突破从来不是靠堵就能摁死的,就说中芯国际,2015年才量产28nm工艺,谁能想到四年后就把14nm做到了稳定量产,良率直接飙到95%,这速度比台联电当年的迭代节奏快了整整一年,更狠的是梁孟松带着团队,三百天就啃下14nm的硬骨头,后来还悄悄摸到了7nm的边,这哪是停在低端的样子? 黄仁勋说的几纳秒差距,听着玄乎其实全是实在话,这可不是指单一芯片的性能,而是技术迭代的节奏,以前行业都觉得中国追不上,毕竟先进制程差着两代,可现在从28nm到14nm只用四年,按这势头追平7nm也用不了太久。 而且,咱们不只是盯着先进制程,2024年工信部搞的5G RedCap贯通行动,直接要求企业一年拿出3款芯片推进产业化,连协议测试、兼容性这些细节都卡得死死的,这分明是在补全产业链的短板。 如今,美国那些政策制定者怕是没算到,越限制我们,越能逼出我们的韧性,他们搞《芯片法案》设各种“护栏”,结果自己人先急了,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副会长白石公开喊冤,说中国占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芯片销售额,后端产能快到40%,根本没法脱离这个市场。 黄仁勋自己更清楚,之前就抱怨政府的限制捆住手脚,没了中国市场根本找不到替代品,现在喊紧张,不过是看到中国真的要自己造了,毕竟他早说过,“不能从美国买,他们就会自己制造”。 更别提咱们这边的发力架势,2023年到2024年,光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就发了一长串,工信部和财政部给芯片企业减税,市场监管总局盯着仪器仪表配套,国家能源局要求电力工控芯片自主可控,连农业农村部都在催着搞农业专用芯片;地方上更热闹,江苏要抢新一代微电子芯片的先发优势,上海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芯片产能数据,这是从上到下都在搭架子。 所以,回头看“现在才知道紧张,是不是有点晚了?”答案其实明摆着,美国搞了15轮限制,非但没拦住技术突破,反而把中国逼得建起了自己的产业链雏形——设计有政策托底,制造有中芯扛旗,连车用芯片都通过了最严苛的Grade 1测试,根本不是能随便拿捏的低端玩家了。 说到底,美国还是犯了自大的老毛病,以为掌握了EUV光刻机就掌握了一切,忘了半导体是全球化产业,缺了中国这个市场和供应链根本玩不转,黄仁勋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毕竟他站在行业里看得最清楚,技术迭代从来靠的是需求牵引,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还有不服输的研发劲头,怎么可能被永远按住? 只能说,当初要是不搞这些限制,英伟达说不定还能多赚几年钱,现在好了,逼着中国搞自主,以后不仅要抢市场份额,还要抢技术话语权,这不仅是晚了,更是竞争的主动权转移了。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