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万高铁通车两年,印尼没钱运营了,还欠45亿贷款,想让中国缓缓 2025年10月,印尼雅万高铁还没正式发车,大街小巷就已经沸腾了。40分钟就能从雅加达到万隆,这速度让印尼人直呼“开挂了”。 可谁也没想到,风光不过两年,项目账本却唱起了“空城计”——印尼高铁公司背负着45亿美元巨额贷款,运营资金告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还得专门开口,希望中国能“缓缓”,债务重组成了摆上桌面的现实难题。通车轰动,账本发愁,这才是真实的雅万高铁。 当年高铁通车那阵势,真不夸张。印尼政府高层亲自站台,媒体追着拍,老百姓一票难求,节假日车票直接抢断货。 日均2.4万人次的客流量,放在东南亚绝对是现象级项目。可没多久,账本上的窟窿就露馅了。项目最初说只花60亿美元,结果建下来花了73亿,直接超支13亿。 钱哪来的?核心贷款45.5亿美元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利率2%,期限40年,怎么说都算得上是国际主流里最厚道的条件了。 可大额债务不是小数,雅万高铁公司还没喘口气,又追加了一笔3.4%的应急贷款。外表风光,账上压力却比万隆的火山还大。 账本上最难看的地方,不仅是本息压力,还有持续亏损。2024年上半年,印尼国家铁路公司因为高铁项目亏了3亿美元,这不是小打小闹。 尽管客流爆棚,高铁票照样卖得火热,可真正让项目“回血”的东西,印尼一直没做出来。中国的高铁,除了票务,车站周边的商业、住宅、产业连成一片,租金、开发、招商,形成一整个闭环。 高铁只是起点,真正的收益来自“以站促产”,一条线带动一个经济带。雅万高铁在印尼照搬中国模式,车站建得挺气派,周边却是“荒郊野岭”。 地方政府征地拖拉,配套商业开发几乎停滞,想靠票务养活整个高铁公司,压力堪比让大象钻针眼。 其实,这样的大项目,最怕的就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中国模式能成,是因为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合得像齿轮一样,项目一落地,开发商、商场、写字楼跟着铺开。 印尼这边,中央和地方各自为政,政策协调慢半拍,征地跑得比蜗牛还慢,规划中的高铁新城也成了“纸上谈兵”。 高铁客流再火爆,票价再高,单靠票务根本还不上几十亿美元的贷款。中国提供的贷款条款已经很优惠,可还本付息的压力没减轻,反倒因为配套缺失,显得更沉重。 事情闹到现在,印尼政府也扛不住了。投资部长罗桑直接开口,希望中国能“缓缓”,意思很明白:能不能把贷款延期、利息降一点,不然这债真还不上。 印尼这边怕的是违约,毕竟一旦摊牌,影响的不只是一个高铁项目,还可能波及整个国家信用。中国这边也不好办。 要是轻易答应了,后面“一带一路”上的其他国家看见了,谁还按合同还钱?这关系到信贷纪律和国际信誉。可要是一点不松口,印尼心里肯定不舒服,这么大的项目,尴尬收场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雅万高铁这事儿,不只是中印尼之间的账本纠纷。它折射出“一带一路”项目在落地时经常遇到的“水土不服”。 中国建高铁,讲究硬件和软件一起上,铁轨铺好了,经济带、产业园、商业体一条龙跟进。可印尼只顾着修路,忽视了配套开发,最后只把高铁当成“快点的火车”。 基础设施本来是催化剂,想让它变成“万能药”,自己得先练好内功。合作是好事,但合作伙伴执行力跟不上,再好的蓝图也会打折扣。 从历史上看,类似的事情并不新鲜。上世纪苏联援建的“坦赞铁路”,初衷是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打开出海口,结果因为配套产业没跟上,运营多年也没变成非洲经济引擎。 今天的雅万高铁,遇到的问题其实换了个马甲。国际大项目,从“修路”到“运营”,每一步都得跟上节奏,不然再先进的快车,也会被现实的“慢车道”拖慢。 对中国来说,雅万高铁的经历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以后再遇到类似合作,不能只看“通车大典”,还得盯紧项目执行和配套开发能力,提前把风险共担机制做扎实。 对合作国家来说,基础设施不是“上马就灵”,自己要有能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路修通了,把商业环境搞起来,才能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红利。 雅万高铁这事,最后怎么收场还得看谈判桌上的智慧。合作共赢才是大家的底牌,这趟车能不能真正跑出未来,还得看铁轨铺得稳不稳,司机开得顺不顺。 再快的高铁,也得有合适的轨道和会开车的人,才能走得远,跑得稳。 参考资料:雅万高速铁路运营两周年:运送旅客超千万 印尼人盼建更多高铁 2025-09-28 08:21·金羊网
欧洲新闻网消息,当地时间9日,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由于涉嫌协助俄
【1评论】【5点赞】
春风一顾不如你
高铁本来就不是赚钱的东西 和地铁一样就是惠民的民生项目 咱们国家除了京沪也都是补贴啊 追求的是带动经济整体发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