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宣布:2025年前10个月,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突破1.022亿吨,刷新历史纪录!全年出口量预计冲上1.1亿吨,彻底碾压2023年的成绩单 全球粮食市场刚被一则数据惊到 —— 巴西前十个月的大豆出口量,已经比 2023 年一整年都多了。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些创下纪录的大豆,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同一个方向。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 9 日放出的消息里藏着关键答案。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巴西卖出的 1.022 亿吨大豆中,近八成最终都运到了中国港口。 光是 9 月份一个月,就有 650 万吨大豆带着 “中国订单” 的标签启程,占当月出口总量的 93%。这意味着巴西农民田里种出的大豆,几乎是刚收割就被中国市场提前锁定了。 中国市场对巴西大豆出口的拉动,远不止 “买得多” 这么简单。早从年初开始,中国的大型粮商就带着长期采购协议奔赴巴西,不少企业直接与当地农场签订了 “保底收购价 + 随行就市” 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让巴西农民不用再担心丰收后价格暴跌,哪怕国际市场波动,也能保证基本收益,这也让他们更愿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而且中国企业还会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帮巴西农场改进灌溉系统、推广抗病虫害的种子,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大豆产量,还提升了品质,让巴西大豆更符合中国下游加工企业的需求。 除了直接采购,中国市场的庞大体量还带动了巴西大豆出口配套设施的升级。 为了更快把大豆运到中国,巴西近年来在北部的帕拉州、马托格罗索州新建了多个专用港口,这些港口配备了能停靠超大型散货船的泊位,装卸效率比老港口提升了近一倍。 能撑起这样的出口规模,首先得有足够的产量打底。得益于去年的好天气,巴西 2024/2025 作物季的大豆产量预计能升到 63 亿蒲式耳,为出口提供了充足货源。 同时巴西货币雷亚尔今年以来对美元贬值近 11%,让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具竞争力,这也是吸引买家的重要原因。不过说到底,真正让出口量彻底爆发的,还是来自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 要知道中国可是全球大豆进口的 “主力军”,拿下了全球近六成的进口份额。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在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避免依赖单一国家带来的风险,而巴西恰好接住了这个机会。 今年 1 到 8 月,中国从美国只进口了 580 万吨大豆,同比降了近 80%,同期从巴西进口的量却超过 7700 万吨,差距一目了然。 这种采购格局的调整,既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选择空间,也展现了对全球供应链的调控能力。 而且中国的采购不是 “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稳定的合作 —— 哪怕在 2023 年国际粮价波动的时候,中国从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也没出现大幅下滑,这种稳定性让巴西把中国市场当成了 “定心丸”。 有意思的是,巴西大豆出口的火爆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当地出口商协会预测,11 月到 12 月还能再出口 800 万吨,今年全年总量能冲到 1.1 亿吨,比 2023 年的 1.013 亿吨纪录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巴西大豆综合产品的出口收入预计能达到 527.8 亿美元,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持续拉动。 甚至巴西的大豆加工企业也跟着受益,不少中国食品企业在巴西投资建厂,把当地大豆加工成豆粕、豆油后再运回中国,既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为巴西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贸易合作不是单方面的受益。中国通过多元采购保障了国内市场供应,比如今年国内食用油价格一直保持稳定,饲料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这背后就有充足大豆进口的支撑。 巴西则借助稳定的出口打开了经济增长空间,大豆出口收入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收入的 35%,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这种基于市场规则的合作模式,恰恰体现了大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责任与担当 —— 既照顾到自身需求,也为合作方带来发展机遇。 看着巴西大豆出口的亮眼成绩单,其实更该看到背后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市场用实实在在的需求撑起了这份纪录,也用多元采购证明了自身的市场韧性。 那么大家觉得,未来还会有哪些国家能加入这种双赢的贸易合作中?你对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有什么看法?
中国刚刚从巴西买了240万吨大豆,美国农民破防了!巴西大豆449美元一吨,中国从
【28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