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这回摊上大事了。 就在昨天,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龚明鑫不得不公开承认,台湾地区确实在向俄罗斯购买石脑油。 而且根据数据,台湾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俄罗斯石脑油买家。 其实,台岛和俄罗斯的石脑油生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台岛自己的石化资源很有限,半导体、电子产业又是经济的顶梁柱,而这些行业对石脑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 以前,台岛大部分石脑油都是从中东或者美国买的,价格高、供货还不一定稳定。 自从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联合制裁俄罗斯,很多原本从俄罗斯进口石脑油的国家都转向了别的渠道,俄罗斯石脑油突然在亚洲市场变得又便宜又好买。 台岛企业一看这行情,哪还犹豫? 市场规律说到底还是谁便宜谁有货就买谁,更何况半导体、电子产业这个饭碗不能砸。 2025年上半年,台湾地区进口俄罗斯石脑油的数量直接飙升到历史新高,占了总进口量的将近一半,金额算下来也超13亿美元。 按照当前的月均进口量,比2022年多了六倍不止。 这还只是官方数据,没有包括那些通过第三方转口的部分。 说实话,企业也没别的选择,毕竟台积电、台塑这些企业对石脑油的依赖太大了,停下来就等于断水断粮。 台岛产业升级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特别是原材料和能源环节,自己又没有多少自主权,这种现状根本改不了。 台当局表面上嘴上说得很硬,实际操作却是另一套。 龚明鑫在回应质疑时,说得很有意思:“如果欧盟明年说不能买,那就不买。” 意思就是,咱们先跟着欧盟看风向,自己不主动表态。 其实就是一边不敢得罪美国,一边又割舍不了俄罗斯的便宜货。 美国现在的总统是特朗普,他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态度,比之前还要强硬。 美国早就警告过,谁还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石脑油这些产品,就要加征20%的关税。 印度去年就吃过这个亏,被美国直接加税,贸易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台岛现在这种做法,等于是在钢丝上走路,随时可能踩到美国的红线。 台当局这回摊上事,是因为产业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压力。 表态要和美国、欧盟站队,结果又离不开俄罗斯的原材料。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选边站”问题,而是台岛本身的经济结构决定的。 半导体、电子产业虽然很强,但背后依赖的原材料、能源、化学品基本都得靠进口。 台当局嘴上宣称供应链“安全有保障”、要“自主创新”,可遇到真问题,最后还得低头认现实。 总的来说,这次石脑油事件把台当局的尴尬处境彻底揭开了。 对外要跟着美国、欧盟表态,实际操作又得考虑本地企业和经济的生存。 两头都想讨好,结果谁也不满意。其实,这也是全球产业链高度联动下的必然结果。 台岛想要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左右逢源,哪有那么容易? 未来如果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供应链策略,只会被动应对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坚定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融合,才是解决台湾地区经济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两岸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走得更远。 参考:台当局承认从俄罗斯大量购买,然后立刻甩锅——环球时报
郝龙斌哭了,郑丽文愣了。台湾那边的选举热闹了!郝龙斌居然在公共场合哭了,哭得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