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打脸!10月7日,“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在联邦议会表示,既然默茨总理想打

顾议史实 2025-10-10 11:37:46

真是打脸!10月7日,“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在联邦议会表示,既然默茨总理想打仗,就应该加入乌克兰军队,并且上前线。她认为,所有议会团体中的乌克兰支持者,都应该亲自去乌克兰前线服役,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10月7日,德国议会现场“火药味”十足,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话筒一开,直接把矛头对准总理默茨:“既然你支持乌克兰打仗,那你不如自己上前线去试试!”   这话一出口,德国政坛瞬间炸锅,社交媒体上“默茨上前线”成了热搜,真是打脸打到响,打到怀疑人生。   魏德尔的这番话,不是玩笑,她在联邦议院记者会上,面对全国媒体镜头,语气冷静却句句带刺。   她说得很直接:谁要是支持战争,就应该亲自去打,别坐在柏林的办公室里高谈阔论,把别人送上前线,自己却连战壕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这番话不仅是对默茨的“灵魂拷问”,还顺带把社民党的亲乌派议员也拉下了水,魏德尔点名道姓提到了社民党议会团体主席克林贝尔,甚至暗讽整个支持乌克兰的政坛圈子。   这种话虽然刺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支持,德国民众对政府持续援乌的态度早已有分歧,而魏德尔此时抛出这个“灵魂一问”,确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从一开始的谨慎观望到如今的军事援助不断加码,默茨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但问题是,这种强硬并不代表全民共识。   选择党抓住的,就是这份“民心”的裂口,魏德尔说得简单粗暴,却有她的政治算盘,德国如今的政治气候,早已不是过去那种“温吞水”。   传统大党选票缩水,民粹声音走高,选择党支持率已经冲上21%,眼看就要坐稳德国第二大党,甚至有望进入执政联盟。   而魏德尔个人也不再是个边缘人物,这位金发经济学博士,曾在中国生活6年,在高盛和中国银行都有工作经历,国际背景扎实。   她的形象和选民想象中的“右翼民粹政客”不太一样,也正因如此,她的发言更容易被主流媒体放大,也更容易引起关注。   魏德尔让默茨上前线,不是一句空喊口号,在乌克兰战场上,情况的确不容乐观,2025年初,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承认,士兵严重短缺,战线拉长,兵力吃紧,连招兵都成了难题。   更现实的是,乌军内部的逃兵问题已经成灾,据乌克兰记者博伊科报道,仅今年前五个月,就登记了超过九万起逃兵案件。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士气低落、制度混乱,还有对战争前景的悲观,而德国政府此时依旧在增加对乌军事援助,不少民众就开始质疑:我们到底是在帮一个正义的盟友,还是在往一个无底洞里倒钱?   这些声音虽然还不够改变政府政策,但足以成为选择党等反对派的有力武器。   魏德尔这次“建议默茨上前线”,其实不仅是语言上的讽刺,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挑衅,她不是不知道默茨不可能真的拿枪去打仗,她要的是让民众看到这个总理的“言行不一”。   默茨支持乌克兰,看似坚定,其实内外压力巨大,国内经济疲软,能源价格高企,民众早已对援乌疲惫不堪。   而国际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回归白宫后对乌克兰支持明显缩水,德国如果还想单独扛起援乌大旗,代价只会越来越高。   选择党正是看准了这个“风口”,不断放大默茨政府的矛盾和短板,魏德尔这番话,不只是嘴皮子功夫,更是一次极其精准的舆论操盘。   而从效果来看,她确实赢了,一句“你想打仗你就去打”,直接把默茨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选择党继续收割那些对战争不满的中间选民。   德国政坛正在经历一场“话语战争”,魏德尔的言论虽然尖锐,却并非孤例,她背后,是一个逐渐膨胀的反主流声音群体。   他们不再轻易接受政府的说辞,不再对“民主大国”的标签感到安全,对外交干预更是警惕。   而默茨领导的中右翼联盟党,正面临被“左批右打”的尴尬处境,既要安抚传统选民,又要应对选择党步步紧逼的舆论攻势。   更关键的是,随着选择党的支持率持续上升,魏德尔已经不再是一个“边缘声音”,她的每一次发言,都可能成为撬动选票的舆论杠杆。   德国人曾经以“理性和稳定”自豪,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越来越撕裂、越来越激烈的政治现实。   魏德尔一句话,默茨一身冷汗,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口水仗,而是德国政治风向正在转变的真实写照,选择党不是在闹,而是在抢话语权、抢选票、抢未来。   默茨会不会真的上前线?当然不会,但德国的政治“前线”已经拉开,而站在这条线上的,是一边是传统建制派的固守,一边是民粹力量的推进。   这场争论的背后,是德国如何面对战争、和平、乃至全球格局的重新思考,笑归笑,讽刺归讽刺,魏德尔的这番话,确实为德国政坛敲响了警钟。   战争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支持者也该想明白一句话:你要是真想打,那你准备好上阵了吗?

0 阅读:169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