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吐谷浑是怎样的神奇存在?为什么会在天祝发现他们的大墓 吐谷浑的起源得从鲜卑慕容部说起。公元3世纪末,慕容涉归的长子慕容吐谷浑跟弟弟慕容廆闹矛盾,就带着1700户人西迁。从辽东起步,一路翻山越岭,穿越阴山,到达甘肃临夏枹罕一带落脚。这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北方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典型。他们击败当地氐羌部落,逐步壮大,公元329年,叶延正式用祖父名字当族称,建立政权。吐谷浑人以游牧为主,兼营农业和手工业,境内矿产丰富,能冶炼金属做兵器。这让他们在祁连山和黄河上游站稳脚跟,疆域东到洮河,西达白兰,南至积石山,北邻黄河。说白了,他们就是西北的一股强势力量,夹在中亚和中原之间。 这个政权的存在真有点神奇色彩,因为它不光是游牧王国,还成了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丝路青海道就穿过他们的地盘,又叫吐谷浑道。商队从这儿过,东往长江黄河下游,南到成都平原,西去中亚甚至波斯。吐谷浑人征收关税,输出马匹矿产,输入丝织品香料。这不只赚钱,还吸收各方文化,提升自己文明水平。他们通用鲜卑语和汉语,没自己文字,但贵族用汉文。早期信萨满教,后来佛教传入,上层接受得快。服饰上,男子小袖袍小口裤,骑马用罗幂遮脸避沙;妇女辫发缀珠贝,贵贱分明。境内鲜卑人统治,羌人为主居民,还有突厥康居人,民族融合明显。藏文称他们为“桑阿夏”,反映羌藏化趋势。这种多文化混杂,让吐谷浑在丝路史上占一席之地,促进中西交流。 吐谷浑的强大离不开三点:注重人才,通过丝路吸纳先进文化;金属冶炼发达,境内有金铜铁矿,支持战争;最牛的是养马技术。他们的青海骢马名震天下,在青海湖海心山繁殖,母马吃波斯草,生出的驹子日行千里。隋书里说,这马有“龙种”传说。公元608年,隋炀帝打吐谷浑,就是冲着这些马去的。隋军翻祁连山,摧毁部分营地,设西海河源郡,但没彻底控制。几年后,吐谷浑伏允收复失地,还反攻隋边境。唐初,他们联合西突厥,侵扰中原,阻丝路通畅。这惹恼李世民,公元634年,唐军出击,李靖追到青海湖,伏允自缢。吐谷浑归附,唐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 联姻是唐稳固边疆的招数。公元640年,唐太宗把宗室女弘化公主嫁给慕容诺曷钵。他是慕容顺之子,年轻继位,早年参与边境掠夺。公主嫁后,助丈夫处理政务,促进唐吐谷浑关系改善。吐谷浑每年朝贡,高宗时诺曷钵拜驸马都尉。但内乱不断,外有吐蕃威胁。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夫妇携残部逃凉州,归唐安置。公主多次上书求援,唐想用他们牵制吐蕃。公元670年,薛仁贵率军出河源,在大非川大败。夫妇失望,求迁内地,唐高宗移他们到宁夏同心,改安乐州。诺曷钵公元688年病逝,公主继续管理,至公元698年去世,遗体运回武威葬青嘴喇嘛湾,靠近青海。 天祝发现的慕容智墓就是吐谷浑后期遗迹。他是诺曷钵第三子,封喜王,死于公元691年武周天授二年。墓在祁连镇岔山村山顶,三山环绕的岗地,东距武威35公里。公元2019年考古发掘,这是国内最早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单室砖墓带长坡墓道,由封土甬道墓室壁龛照墙组成。未遭盗扰,出土800多件文物:金银器漆木器丝织品彩绘陶俑,还有马具墓志。墓志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记他生平及葬“大可汗陵”。这墓提供研究吐谷浑葬俗、唐关系、丝路物质文化的资料。为什么在天祝?吐谷浑灭后,唐安置他们在武威,天祝是故土,靠近青海。选择这儿葬,或许寄托复国希望,虽未实现,但象征对故地的眷恋。墓葬汉化明显,反映归唐后文化融合。 吐谷浑灭亡后,残部散居,唐安置他们在甘肃宁夏青海。部分融入汉族吐蕃,安多人就是融合产物。五代时附沙陀李氏,宋时依契丹,后渐同化。他们的历史停在史书里,但影响深远:青海骢马传说流传,杨玉环坐骑就是它;丝路青海道促进交流。
历史上,吐谷浑是怎样的神奇存在?为什么会在天祝发现他们的大墓 吐谷浑的起源得从鲜
虎皮芳草潭
2025-10-10 02:09:09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