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美国一直等着中国接盘比特币,可惜中国就是不接,这不是犟,这是算得太明白了。接了他们的盘,不是救市,是自杀! 10月9日,比特币的价格在过去七个月中又一次跌破4万美元大关,全球爆仓金额超过25亿美元。 看上去像是一个偶发事件,其实背后早就是定局:只要中国不出手,比特币就别想稳住。 而一旦中国出手,比特币立马从“神坛”跌落,泡沫破得比谁都快。美国人心里清楚,只不过嘴上不说。 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2013年。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比特币不是货币,只是“特定虚拟商品”。 这意味着,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把比特币当回事。支付宝、微信支付切断资金通道的那一刻,比特币在中国的金融地位就已经被判了死刑。 可惜的是,国外还在做梦。2017年,中国监管再度升级,清退所有国内交易所。 火币、OKCoin这些昔日的巨头瞬间哑火,人民币交易占比从90%跌到0.5%,比特币价格更是一夜腰斩。 那一刻,全球市场才真正意识到,中国不是不懂比特币,而是看得太透。 到了2021年,中国干脆连矿都不挖了。全国范围打击比特币挖矿,四川、新疆这些曾经的算力重地被清场。 全球算力暴跌40%,价格一天跌30%。美国以为是机会,Foundry矿池等机构蜂拥而入,想接中国的班。 可他们没算清楚账,电力成本三倍,开采成本飙到3.8万美元一枚,比特币还没涨,先把矿场自己亏死。 中国没了算力、没了交易所、没了资金通道,却也没事。反倒是美国,接了盘、开了矿、扛了价格,现在进退两难。 2023年,中国的策略开始转向技术防控。 央行上线虚拟货币风险监测平台,覆盖全国230多家金融机构,全年拦截可疑交易8000多笔,涉资35亿元。 与此同时,美国那边的矿场却因为电价暴涨,开机率从90%跌到60%,季度亏损1.2亿美元。 比特币这东西,在中国眼里是金融风险,在美国手里却变成了财政负担。 到了2025年,局势彻底翻篇。中国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结算用的都是自己家的钱,累计超过2000亿元,占比达到15%。 美国那边却想把比特币当国家储备。特朗普政府大张旗鼓地提出战略储备计划,想把XRP、ADA、SOL等打包纳入国库。 市场一度兴奋,比特币价格冲到9.19万美元,可好景不过三天,美国通胀预期飙到6.7%,资金开始撤离。 本来想靠比特币稳金融,结果反过来被比特币拖了后腿。美国的“撑盘”计划,还没撑住市场,就先撑爆了自己。 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接盘,不等于不参与。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在跨境结算、商业支付、供应链金融中全面铺开。 它不是去挑战比特币,而是直接绕开它。你玩你的“矿币”,我搞我的“国币”。谁更稳定,市场自己会投票。 比特币的匿名性、跨境流动性在中国看来不是优势,而是风险。 洗钱、恐怖融资、非法外汇,这些才是中国拒绝接盘的真实原因。金融安全放在第一位,哪还顾得上什么“去中心化”的理想? 而美国的尴尬在于,它既想要比特币带来的技术红利,又怕它脱离监管。SEC说它是证券,CFTC说它是商品,国会说它是战略资产。连定义都搞不清楚,谈什么监管? 今年3月,美联储一边缩表,一边嘴硬说市场无虞。结果比特币价格在两天内从4.8万美元跌到3.9万美元。 19万枚“国有比特币”成了烫手山芋,既不能卖,也没人敢接。储存成本、法律风险、市场贬值,样样都在拖美国的后腿。这不是储备,这是踩雷。 中国为什么迟迟不接盘?不是没能力,而是太有能力。早在2021年就看明白了比特币的“金融幻象”,之后的每一步都是精准拆弹。 靠挖矿发家?不行。靠炒作套利?没门。靠跨境洗钱?全拦。中国的策略很简单:我不打你,我就不让你碰我。 而美国呢?一开始是梦想家,后来成了赌徒,现在变成了接盘侠。比特币成了美国金融体系里最不稳定的一环,想甩不掉,想扔不敢,想用不灵。靠投机撑霸权,注定走不远。 更可怕的是,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在变。南非当上了G20轮值主席,巴西主办金砖峰会,去美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中国在FSB等国际组织中频频发声,推动合规监管,强调金融稳定。比特币的那套“无政府主义”逻辑,在这种大环境下,注定越来越边缘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
【79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