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裸捐给国家2000亿,96岁去世时享受国葬规格,儿子却开出租谋生,这位被誉为“爱国者”的金融巨子,为何将子女的后路彻底堵死,却将毕生心血分文不取献给祖国?他的大爱将颠覆你对财富与父爱的所有想象。 2007年6月2日傍晚,香港德辅道中167号的当铺前,庄荣叙把出租车停稳,刚解下安全带,就听见远处传来鸣笛声。 他抬头望去,一队覆盖着五星红旗的车队正缓缓驶过——那是父亲庄世平的国葬队伍,李嘉诚、董建华等名流紧随其后。 而他的仪表盘上,还放着早上乘客落下的报纸,头版照片里,96岁的庄世平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西装,袖口磨破的痕迹清晰可见。 而这位出租车司机的父亲,曾在这条街的地下室里,用《金刚经》传递过抗战侨汇的秘密。 庄荣叙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发现那个藏在旧书柜后的铁盒:里面没有金条银元,只有一本泛黄的《金刚经》,扉页用米汤写着模糊的字迹“金马号,底舱左三肋”; 还有张1942年的马帮路线图,标注着“十万大山,鞍具夹层”。母亲告诉他,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时,父亲正在新加坡华侨银行地下室,用裁纸刀划开《南洋商报》,把密写药水配方藏进经卷。 “钱是过眼云烟,能扛事的骨头才值钱。”这是庄荣叙从小听到大的话。1968年他上小学时,父亲已经是南洋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却把他送进公立学校,每天给五毛钱午饭钱,从不准司机接送。 有次学校组织郊游,同学都带进口饼干,他却啃着母亲蒸的红薯,回家委屈地哭了,父亲却拿出张老照片; 那是1944年桂林保卫战期间,父亲在东兴镇当铺阁楼里写的侨汇清单,“每月1200万,能买20挺高射机枪”。“你吃的红薯,比当年战士们的压缩饼干还香。”父亲的话,他记了一辈子。 庄世平的“抠门”,在银行上下无人不晓。他的手表是100港元买的电子表,表链断了就用铁丝绑着;办公室的沙发是银行淘汰的,弹簧露出来也不换。 但1979年,他听说普宁老家的学校漏雨,当场从工资里捐出5万港元,还带着员工去修屋顶。 庄荣叙那时跟着去帮忙,看见父亲蹲在田埂上,给孩子分糖果,裤脚沾满泥巴,根本不像身家千亿的富豪。 更让他意外的是,父亲还在银行设立了“侨胞助学金”,专门资助海外华侨子女读书,自己却常年住在职工宿舍,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 1986年的一个周末,庄世平突然叫六个子女到宿舍开会,桌上摆着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的股权转让书。“这些明天捐给国家。” 父亲的话让满座寂静,最小的妹妹忍不住问:“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父亲拿起桌上的马帮路线图:“1942年我在芒街被日军追捕,跳蚝排伪装渔民,离汽艇只有十米都没死,你们靠自己难道活不了?” 那天晚上,庄荣叙第一次见父亲流泪,他摸着路线图上的弹孔痕迹说:“当年3000万侨汇救了多少战士,这银行本来就是国家的。” 从那以后,庄世平彻底退居幕后,依旧过着极简生活。庄荣叙没考上大学,父亲没托任何关系,只说“你喜欢开车,就去考出租车牌照”。 1995年他在加拿大开餐馆,得了水肿病,写信向父亲求助,收到的回信只有一张老照片; 那是1943年滇缅公路上,父亲押运物资的车队被轰炸后的残骸,配文“战士断腿都在走,你这点病算什么”。 后来他回香港开出租,偶尔会遇到父亲的老部下,对方惊讶地说“你怎么开这个”,他总笑着答:“靠方向盘吃饭,比啃老踏实。” 2004年,83岁的庄世平做了更惊人的决定:把名下最后200亿资产全部捐给国家,包括汕头大学的捐赠基金和海外侨胞互助款。 签字那天,六个子女都在场,没人提出异议。庄荣叙握着笔的手在抖,父亲却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给你们留了比钱更值钱的东西。”他指的,是墙上挂的对联“脊梁不弯,信仰长存”。 如今十几年过去,庄荣叙还在香港开出租车,每天都会路过德辅道中167号。 南洋商业银行的大楼还在,只是挂着中国银行的牌子,楼里的陈列室里,摆着父亲当年用过的《金刚经》和马帮路线图。 他还是住在普通公屋,周末会去养老院做义工,就像父亲当年资助学生那样。 有乘客认出他,问起父亲为何不留家产,他总会指着窗外的五星红旗:“我爸当年用经卷传情报,用侨汇买机枪,他知道国家强了,我们才活得踏实。” 前几天,庄荣叙收到汕头大学寄来的画册,里面有张照片:一群学生在“世平图书馆”前合影,阳光洒在“自立自强”的校训上。 他把画册放在副驾驶座,就像父亲当年带着马帮路线图那样。出租车驶过维多利亚港,海风掀起画册,露出他写的批注:“父亲没给我银行,却给了我看世界的眼睛。” 信源:澎湃新闻——裸捐2000亿、一生无车无房,还记得这位“最穷富豪”吗?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