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全给爸妈,她图啥? 有网友表示,王曼昱把上千万收入拆成四份,一半砸回训练,大头给爸妈换电梯房、存养老钱,一成悄悄打给残联和老家穷孩子,剩下一成自己留着。 “刚拿冠军就捐钱,自己穿旧运动服,这才是真的顶流!” 乒乓球运动员王曼昱的收入分配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网友算过,她光赛事奖金和代言费就接近千万,却一分没乱花。 一半投回了训练,三成给爸妈换了房,一成悄悄捐给了残联和老家的乒乓球学校,自己只留了一成过日子。 不少人追着问:年纪轻轻赚够了钱,为啥对自己这么“抠”? 答案,藏在她从齐齐哈尔老房子走出来的那些日子里。 曼昱对钱的“分法”,藏着对职业最朴素的敬畏。 WTT中国大满贯赛上,她拿了女单、女双两块金牌,到手奖金近百万,加上品牌代言带来的收入,成了网友口中的“千万级运动员”。 但她第一笔支出就是给训练团队追加预算,从体能康复设备到专项技术打磨,一投就是大半收入。 教练李隼在采访里提过,王曼昱每天加练反手五百次,练完冰敷的冰袋都舍不得扔,省队小队员捡来还能用。 她自己说得实在,球要打好就得砸钱,这钱不能省。 但给爸妈的那三成收入,其实是把当年的苦换成了甜。 王曼昱的老家在齐齐哈尔,小时候家里住的老房子没暖气,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妈妈田艳菊的手脚年年冻得生疮。 爸爸王德福下岗后,凌晨三四点就爬起来做肉夹馍,一个卖三块钱,挣来的钱全塞给女儿当训练费。 现在王曼昱有钱了,先在北京给爸妈买了200平的大房子,让86岁的姥姥也住了进来。 又给腰不好的爸爸配了远程理疗仪,视频时总盯着妈妈的手看,现在地暖够热,再也不会裂口子了吧? 而悄悄捐出去的那一成,藏着她对“来路”的记挂。 这所学校是她小时候训练的地方,她总记得自己当年在露天球台练球,冬天手冻得握不住球拍的滋味。 残联的工作人员后来偶然透露,她还常年匿名捐款,陪残障孩子打球时,会特意把球拍放低些,怕孩子有压力。 至于给自己留的那一成,够不够花都是个问题。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行李箱用了五年,拉链坏了粘粘补补接着用;巴黎奥运前训练,护腕磨出了洞,能看见里面的伤疤也没换。 平时在队里食堂吃饭,半瓶矿泉水都舍不得扔。 有人劝她多买些奢侈品,她指着胸前的奖牌笑,我最大的奢侈品在这儿呢。 这种朴素不是装出来的,厦门乒超联赛的工作人员就说过,圈子里没人不喜欢她,“踏实得不像个明星”。 在当下的体育圈,王曼昱的选择像一股清流。 同期有报道说,九成年轻运动员拿到奖金先想着换豪车,可她把钱变成了父母暖烘烘的地暖,变成了孩子手里的新球拍,变成了训练馆里的汗水。 她的“傻”,其实是最清醒的通透,所以才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值得”的地方。 回到开头的问题:王曼昱把钱这么分,到底图啥? 她图的,是让当年扛家的父母能歇口气,是让家乡的孩子不用再受自己当年的苦,是让自己对得起“运动员”这三个字。 从当年三块钱一个的肉夹馍,到如今北京的大房子。 从露天球台冻红的手,到赛场上沉甸甸的金牌,这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奋斗,而是父母用爱托举,她用感恩回应的双向奔赴。 这样的运动员,不用靠热搜刷存在感,不用靠奢侈品撑场面。 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把钱变成了爱的模样。
王曼昱拿了冠军,没把钱全花自己身上,真让人心里一暖。王曼昱夺冠后的奖金,从
【38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