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占地8700平方米,建于19世纪末,是晋商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抗日战争期间,山西境内不少富商宅院遭到日军洗劫,但乔家大院基本保持完整,这与大院门口悬挂的一面意大利国旗有直接关系。[作揖] 乔家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乔家先祖乔贵发年轻时走西口谋生,最初在包头一带做豆腐生意,靠着诚信经营和勤俭持家,他逐渐积累了第一笔资本。 有了本钱后乔贵发开始涉足粮油、布匹等行业,到了清朝中期乔家的生意已经遍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在包头、归化都开设了商号。 真正让乔家成为晋商巨头的,是第三代传人乔致庸,他原本在家读书准备科举,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后,家族生意无人打理,乔致庸只好放弃功名接手家族产业。 乔致庸接手时乔家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在晋商中还算不上顶尖。 他采取了几项关键举措,一是在各地广设分号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商业网络,二是开办票号涉足金融业,三是严格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规章制度。 到了清朝末年乔家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商号超过200家,经营范围包括粮油、茶叶、绸缎、票号等多个行业,乔家当时的资产折合白银超过1000万两,在晋商中位居前列。 186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平定陕甘回乱,清政府财力紧张,乔家向清廷借出白银300万两作为军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战后清廷如数归还,乔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商业特权。 19世纪末乔家在祁县老家修建了这座大院,整个建筑分为六个大院、20个小院,共有313间房屋。 大院采用全封闭式建筑格局,外墙高达10米以上,顶部修建有更道和瞭望楼,具有相当强的防御功能。 民国时期,山西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乔家大院凭借坚固的建筑和严密的防护,多次躲过了土匪的袭击。大院门口常年有家丁把守,院墙上设有枪眼,一旦有匪徒来犯,可以从高处射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山西境内的富商大户成了日军搜刮财富的主要目标,太谷县的曹家、太原的孟家,都在这一时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洗劫。 1938年春天日军进驻祁县,按照惯例日军会先搜查当地的大户人家,搜刮钱财和物资,乔家大院作为祁县最大的富商宅邸,自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就在日军准备进入乔家大院搜查时,他们在大门口看到了一面意大利国旗,当时意大利是德意日轴心国的成员属于日本的盟国。 日军军官看到意大利国旗后,担心大院里可能有意大利侨民或者与意大利有关的机构,贸然闯入可能引发外交纠纷。 这名军官向上级请示后,得到的指示是暂缓行动,先弄清楚意大利国旗的来历,在等待调查结果的这段时间里,日军并没有进入乔家大院。 后来随着战局变化,祁县的日军被调往其他战场,乔家大院也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这面意大利国旗的来历,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庚子事变。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了针对外国传教士的暴力事件,当年7月有7名意大利天主教修女从北京逃出一路南下避难。 她们途经山西时当地局势也很不稳定,这7名修女辗转来到祁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敲开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当时乔致庸已经去世,主持家务的是他的儿子乔映霞。 乔映霞了解情况后,召集家族成员商议,有人担心收留外国人会惹祸上身建议拒绝,但乔映霞认为这些修女是无辜的,在此危难之际应该施以援手。 最终乔家决定将这7名修女留下,安排她们住在大院的偏房里。 这7名修女在乔家大院住了三个多月,直到局势稳定后才离开,她们回到意大利后,向教会和政府汇报了在中国的遭遇,特别提到了乔家的救助之恩。 1901年意大利驻华使馆通过山西巡抚,向乔家赠送了一面意大利国旗和一封感谢信,这面国旗上面还有意大利国王的印章,乔家将这面国旗挂在大院正门上方,表示对意大利政府的尊重。 谁也没想到,30多年后这面国旗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如果当年乔家拒绝收留那7名修女,后来也就不会有这面国旗,日军也不会有所顾忌。 抗战胜利后,乔家将这面国旗和感谢信捐给了祁县政府,作为历史文物保存,现在这面国旗收藏在山西博物院,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乔家大院在建国后经历了多次变迁,上世纪50年代曾作为祁县政府机关使用,后来又改为学校和工厂。 1985年祁县政府决定修复乔家大院,将其开辟为民俗博物馆,经过多年修缮,大院基本恢复了原貌。 现在的乔家大院已经成为山西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大院里展示着晋商的历史文物和生活场景,门口那面意大利国旗的复制品也挂在原来的位置,提醒人们那段特殊的历史。 你去过乔家大院吗?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参考文献: 乔致庸_百度百科
上海16区名字由来,了解下~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