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后,英国分析败给志愿军的原因:太多了人被打成了精神病。朝鲜战争给他们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朝鲜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中多了上千精神病人,英国所有的参战人员之中,患精神病的达到了百分之3.5。[无辜笑] 1951年春天,一艘从釜山港驶向英国的医疗运输船上,躺着数百名被遣返的英军士兵,他们大多身上没有明显伤口,却整夜无法入睡,有人会突然蜷缩在角落颤抖,有人对突如其来的声响反应剧烈,船上的军医在报告中写道,这些士兵表现出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 英国国防部在战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参加朝鲜战争的英军中,有2800多人因精神问题被诊断并记录在案,这个数字占当时英军派遣总兵力的3.5%,而军方内部评估认为,未被正式诊断的类似病例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到三倍。 1950年11月,第一批抵达朝鲜的英军步兵团士兵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们的震惊,这些刚从温暖的香港驻地调来的年轻人,面对的是零下30多度的严寒,他们的标准配发冬装在这种气温下远远不够,冻伤减员在最初几周就超过了战斗伤亡,一名下士在家书中写道:“我从没想过寒冷本身就能成为敌人。” 更让这些士兵困惑的是战场角色的转变,二战时期,英军作为主要作战力量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等关键战役,但在朝鲜,他们发现自己更多时候是在执行美军指挥部下达的配合任务,一位连长在回忆录中坦言,部队从上到下都感受到一种边缘化的失落感,这种感觉削弱了战斗积极性。 1950年12月底到1951年1月初的第三次战役,成为许多英军老兵不愿提起的记忆,英军第29旅接到命令,在汉江南岸掩护美军撤退,混乱中为了照亮撤退道路,美军部队发射了大量照明弹,这些弹光同时暴露了正在阵地上的英军位置。 那个夜晚第29旅遭遇了志愿军的猛烈攻击,军号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这种在寂静中突然爆发的尖锐声响,配合着看不清具体位置的进攻部队,给英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战后采访中,多名参战者表示那种军号声会让他们在之后很多年里从梦中惊醒,这次战斗中,第29旅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千人。 战场经历之外,战争本身的意义模糊也在消耗着士兵的心理承受力,二战时英国本土遭受轰炸,士兵们知道自己是在保卫家园,但朝鲜战争发生在遥远的东亚,英国国内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度很低,媒体报道篇幅有限,也很少有人上街游行表达支持。 进入1951年中期,战线逐渐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争转入阵地拉锯阶段,英军的战术也随之发生变化,军事历史学家在研究英军战场档案时发现,从1951年6月开始,英军各旅的巡逻频率明显下降,一些本该定期执行的前沿侦察任务被取消或压缩。 这种消极防御虽然减少了直接战斗造成的伤亡,却让士兵长期处于被动等待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和无法掌控局面的感觉,往往比短期高强度战斗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战争结束后的数十年里,许多英国老兵都在与心理创伤作斗争,英国退伍军人协会在1970年代的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朝鲜战争老兵存在长期失眠、易怒、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一些人对巨大声响异常敏感,汽车引擎的回火声都能让他们本能地寻找掩护。 英国军方在朝鲜战争后开始重视战场心理问题,但在当时,精神创伤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充分理解和正视,许多士兵回国后得不到有效的心理干预,只能依靠自己和家人慢慢消化那些战场记忆,这场发生在远东的战争,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了远比身体伤疤更持久的印记。 网友们感慨万千: “英国佬这是被打出心理阴影了,志愿军确实厉害!” “看来无论什么时代,战争对士兵的心理伤害都是巨大的。” “3。5%的比例真的很高了,说明当时战况有多激烈。” “美国人卖队友的传统看来是由来已久啊。” “向所有保家卫国的军人致敬,他们值得被铭记。” “战争太残酷了,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大家认为在现代战争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障士兵的心理健康? 官方信源:英国国家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