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罗斯专家安德烈·古宾曾抛出个观点,说中国得警惕身边一个邻国蒙古国,这家

芸霄记史 2025-10-08 18:46:55

[微风]俄罗斯专家安德烈·古宾曾抛出个观点,说中国得警惕身边一个邻国蒙古国,这家伙跟西方走得越来越近,说不定哪天就翻脸出卖中俄俩大国。   蒙古的位置真是特别,北边连着俄罗斯,南面贴着中国,陆地四周被包住,压根没海口,想要过得舒坦,得看这两位大邻居的脸色。   它的矿产是吃饭的老本,煤炭、铜和稀土在全球都有市场,但最大买家是中国,尤其是煤炭几乎撑着它的财政,过去九成多的出口都进了中国的仓库。     中俄和蒙古的关系,不止是生意账那么简单。历史上它曾是清朝的一部分,后来苏联帮它独立,冷战时期是苏联的“小弟”。   苏联垮了,它改走议会制和市场经济,但地理上又离不开中俄,中国帮修路修铁路,俄罗斯送油送气,这些合作延续了很多年。     但这几年,蒙古的外交方向拐了个弯,喊出了“第三邻国政策”,意思就是不能只抱中俄大腿,得多找点别的靠山。   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成了它的新朋友,美国投钱修水电站、搞农场,韩国帮它规划物流路线,德国法国送技术建风电太阳能。   尽管这些合作量还不如中国,但增长势头让中俄有点心里打鼓。     更有意思的是,蒙古年轻人口多,他们对西方文化兴趣很高。在乌兰巴托街头,咖啡馆里不少人用英语聊天,美国使馆搞的电影、读书活动人气旺。学英语的人数已经是学俄语的两倍,未来语言和文化习惯大概率会变,很多年轻人觉得中俄那套过时,更听得进去西方的自由民主那一套。     军事上,蒙古也在找新圈子,自2003年起就和美国军队一起操练,最近甚至在戈壁上用坦克和无人机,日本韩国也搞军事交流,训练士兵、卖装备。   蒙古军队虽小,可释放的信号很明确:西方想在这里插根钉子。     这些动作让中俄的一些合作项目变得敏感,比如“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经过蒙古,每年计划输送五百亿立方米气,一旦蒙古掉链子,这项目就麻烦了。   中国进口的煤炭有五分之一来自蒙古,如果断供,中国就得花更高的成本去买别人的。     不过,说到底,蒙古暂时没法彻底离开中俄,它的出口太单一,煤卖不到中国、管道停摆,经济会立刻掉坑,西方给的合作更多是补充,替代不了中俄的市场和运输条件。   所以它更可能是两边都捞好处:向西方要投资和技术,同时保持和中俄的贸易能源纽带。     这并不代表中俄可以高枕无忧。蒙古已经在试探外交变招,如果只等它自己回心转意,主动权就会落到别人手里。   要留住它,就得加码合作,从经济、基础建设到文化交流再到安全领域都绑紧,让它觉得和中俄长远绑定才是划算的选择。   毕竟这个夹在两大国之间的小邻居,不管是当桥梁还是裂缝,关键就看中俄今天的布局。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