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泽连斯基有可能成为过去十年,甚至未来十年,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位外国领导人。别误会,他可不是故意帮我们,但他死死撑着乌克兰,让俄乌战事一直拖无可拖,反倒让中国等来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机会。几年下来,俄罗斯陷在战场泥潭里,不得不在合作上对我们松口,让步的幅度比过去大得多。 先看能源,原来俄罗斯的天然气几乎都卖到欧洲,价格和规矩都由那边说了算,可局势翻车这一下,欧洲门关得死死的,俄方急着找新“长期饭票”,我们就成了最稳的买家。 跨境管道原本的推进节奏慢得让人着急,这回全是加速档,不仅进口量更稳,结算也从美元悄悄转成了人民币,这让外汇风险降了不少,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里也更有存在感。 紧接着是交通布局的变化,俄罗斯远东的大港海参崴,以前是自己用得多,对外特别是对中国货物流转一直留着门槛。 如今主动开放给我们做中转站,东北出海的路径一下子直了,从陆运进港到装船出海效率蹭蹭提,过去绕别的港口那一堆麻烦统统省掉。 企业货上船快了,物流成本掉了,自然更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亚方向也热了起来。比如中吉乌铁路,以前卡在各种博弈里,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就是其中一堵墙。 现在它顾不上那么多,中亚国家的合作意愿一下子释放,这条线要是真贯通,北进南出都更高效,中亚的油气、农产品进中国也更顺畅。 同样采用人民币结算,咱的货币稳定又加了一层保障。 除了能源和交通,科技和军事合作也松绑了,俄罗斯以前对先进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现在明显没那么刻板,各种高端制造、国防领域的交流机会都多了起来,这对我们自身的产业升级是助力。 更妙的是,美国和欧洲因为乌克兰的消耗战被拖得精疲力尽,经济压力大,战略调配也受限。 曾经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感很强,如今在南海、台海制造紧张的动作变得稀疏,这给了中国一个相对安稳的窗口期,好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和区域合作。 这一系列变化可不是单点事件,而是俄乌僵局带来的连锁效应,战争久拖让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安排自己的市场与资源,把原来视为核心的东西放软手,中国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抓住了外部释放出来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会我们没法提前设计,但正因为准备充足,一来就能接住还能用好。 能源管道加速、港口通畅、铁路在建、结算方式升级、科技合作松动,它们叠加形成推动力,为日后发展打下了相当结实的底子。 世界主要力量陷在拉扯里,中国的经济与战略空间反而意外地开阔。 这事也提醒人,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光是风险,只要准备到位,风云变幻里就能找到向上的通道。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在新德里的一场演讲里聊了一件挺严肃、但其实大家都关注的大事——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