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能聪明成这样!10月7日,安徽,一男子见放假孩子光在家玩手机,不愿意出去运动,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于是突发奇想,让孩子去地里摘玉米,摘满1桶可以得2块钱,谁料效果竟出奇的好,孩子们都开始抢活干了![紫薇别走] 三个孩子窝在沙发上,人手一部手机,眼睛眨都不眨,叫他们出去玩,头都不抬;喊他们吃饭,得催三遍,王先生站在自家玉米地边上,突然有了主意。 他回屋跟孩子们说:“摘满一桶玉米给两块钱,想挣零花钱不?”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抢着往地里跑,老大怕弟弟妹妹抢了活儿,还偷偷多拿了个桶。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替代满足”,孩子们并不是真的离不开手机,而是现实生活里找不到更有意思的事,游戏给他们即时反馈,每过一关都有奖励,每打败一个怪都有成就感。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家没地,也没玉米可摘啊,其实王先生这招的精髓不在玉米,而在于他找到了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的方法。 我们小区有位李阿姨,用的是另一个办法,她儿子沉迷打游戏,说什么都不听,后来李阿姨跟他商量:“你不是总说想要那双球鞋吗?咱们做个约定,每天完成作业后帮妈妈做家务,周末去公园跑步一小时,坚持一个月妈妈就给你买。” 孩子眼睛一亮,真就坚持下来了,一个月后拿到球鞋,他跟妈妈说:“我发现跑步后打游戏反应更快了。” 与其天天盯着孩子,一看他拿手机就吼,不如换个思路,强制没收手机,孩子表面不玩了,心里却一直惦记,甚至会偷偷玩,但如果有更吸引人的活动出现,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 关键是要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比如可以坐下来认真跟孩子谈:“咱们一起定个规矩好不好?每天做完作业和运动后,可以玩半小时手机,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儿。 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自己要做到,你在客厅刷短视频刷得哈哈大笑,却要求孩子在书房认真写作业,这说服力能有多强?儿子曾经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能玩手机我不能?” 替代活动其实不难找,周末带孩子去爬山,路上聊聊天,山顶吃顿自己带的简餐;与其焦虑地唠叨说教,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怎么让孩子的现实生活变得更有趣。 网友热评: “这才是真·育儿经!既让孩子活动了筋骨,又让他们知道了赚钱不易,一举两得!” “摘一桶才两块,这‘工资标准’定得是不是有点低啊?不过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个意思,重在参与嘛。” “反正玉米价也不高,拿来当‘育儿经费’还挺划算”。 “以后是不是干啥都要讲条件了?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功利?” “我家是用洗碗、倒垃圾换积分,攒够了可以换个小礼物,效果也不错。” 如果您是家长,您会尝试类似的方法吗?或者您有什么让孩子心甘情愿放下手机的高招?评论区分享您的独门秘籍! 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被气笑了!”安徽一女子在放假前开车去北京,可两天时间下来,竟然收到了6条违章信
【105评论】【1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