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南海遭歼16模拟攻击,电子战压制下被迫撤离暴露代差困境

重楼读世界 2025-10-08 13:51:29

英国国防部无奈承认:我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南海遭遇中国歼 - 16 战机“极具侵略性”的模拟攻击,由于“装备存在代际差距”,不得不撤离。 英国国防部在一份事后声明中,将歼-16的战术动作描述为"极具侵略性的",并承认因"装备存在代际差距",其航母编队最终被迫撤离相关海域。 这一事件揭示了现代海空对抗中日益显著的技术差距和体系能力差异。 "威尔士亲王"号是英国皇家海军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之一,此次南海之行本是英国展示其"全球英国"战略和军事存在的重要行动。 该舰排水量达六万五千吨,理论上可搭载F-35B隐身战机,但此次部署实际仅携带了少量舰载机。 据报道,歼-16战机在对抗中展示了完整的模拟攻击流程。 它们以低空逼近方式突破航母防空圈,随后进行大角度爬升抢占高度,继而完成战术转向——这正是发射空对舰导弹的标志性动作。 与此同时,英舰遭遇了强有力的电子战压制,舰载雷达屏幕出现严重干扰,通信系统也一度瘫痪,使得航母编队难以有效跟踪和应对歼-16的动态。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自服役以来一直备受技术问题困扰。 此次行动前,英国海军不得不从其姊妹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上拆借零件,才勉强使该舰具备航行能力。 更严重的是,航母搭载的F-35B战机因美国厂商未能及时完成适配,无法挂载新型"长矛-3"空对地导弹,只能使用空空导弹或进行低空炸弹投掷,在对抗中处于明显劣势。 这种装备困境反映了英国海军的深层问题。 两艘航母长期共用关键设备,形成被讥讽为"夫妻共用一条裤子"的部署模式——当一艘执行任务时,另一艘往往处于维护状态,严重制约了英军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 此次对抗展示了现代海空作战的体系化特点。 中国在南海地区构建了包括预警卫星、岸基雷达和电子侦察机在内的全域监控体系,能够对广阔海域实施有效管控。 相比之下,英国航母编队不仅护航舰艇数量有限,而且缺乏固定翼预警机支持,指挥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英国航母首次在南海遭遇尴尬。2 025年7月,"威尔士亲王"号在新加坡停靠后,就曾因中国山东舰编队在南海活动而放弃原定穿越南海的计划,转而绕行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前往澳大利亚,额外航行了约4000公里。 从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闯南海时的"伴飞监视",到此次歼-16的"模拟攻击",中国军队的反制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军队作战理念和能力的转型,展示了从单纯防御向主动掌控的自信。 英国试图通过航母部署彰显其"印太战略"的存在感,却面临战略定位与实力不匹配的困境 。正如英国国防部内部人士所透露,评估认为"在没有美军支援情况下穿越南海风险过高",道出了英国海军的现实处境。 "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南海之行,原本是英国展示全球军事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却因遭遇中国战机的模拟攻击而被迫调整计划。 这一事件既反映了英国海军的现实困境,也凸显了中国军队在体系作战能力上的提升。 在现代海空对抗中,单一平台的优势需要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 中国军队通过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深化,和装备技术的持续进步,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能力与决心。 这一事件也为各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任何行动都应尊重地区国家的安全关切,避免引发误解误判,这才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根本之道。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