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凡之谈世界 2025-10-08 13:07:05

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顺差看着吓人,那是因为真正能打的企业赚走了大头,那些跟不上趟的自然就得被淘汰,这本来就是产业升级该有的样子。 顺差高不代表所有外贸企业都活得滋润,这里面藏着很明显的分化。真正撑着顺差的是那些头部企业,就拿地方的数据来看,前几名的企业能占掉当地出口总值的三成多甚至六成,他们的增速还特别猛。 这些企业做的都是高端制造、新能源、医药这些硬通货,要么技术领先,要么产能能打,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跟西方的老牌企业硬碰硬。 西方以前靠这些领域躺着赚暴利,现在咱们的产品一上来,他们的价格优势没了,市场份额被抢了,利润空间被压得死死的,这就是咱们挤出他们的直接表现。 而那些倒闭的,大多是做代工、拼低价的中小厂子,他们跟顺差的关系本来就不大,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这些小厂子以前靠拼低价吃饭,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一方面成本涨得厉害,物流、原材料、人工哪样都在涨,物流成本甚至能占到营业额的三成以上,仓储费用更高。他们本来利润就薄,根本扛不住这些压力。 另一方面,西方那边还在搞贸易保护,加关税、搞限制法案,清关时间变长,查验率翻倍,这些额外的成本和风险,小厂子根本消化不了。 更关键的是,他们没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在低价里卷,现在咱们自己的高端企业起来了,国外客户自然更愿意买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好的产品,这些小厂子的订单就被抢了,没订单没利润,可不就倒闭了。 西方的反应其实也印证了咱们的冲击力。他们以前靠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赚轻松钱,现在咱们的产品一量产,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要么跟着降价,一降价利润就没了,研发投入跟不上,技术优势越来越弱,陷入恶性循环;要么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还是得倒闭。 就算他们想把供应链迁到别的国家也没用,核心零部件还是得靠咱们供应,算上各种成本反而更不划算。 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市场份额被咱们抢了,咱们的顺差自然上去了,而咱们内部那些只能做低端代工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被清掉,其实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而且现在的市场需求也变了,全球经济不好,消费者更愿意买实在的好产品,那些没技术含量、靠性价比撑着的产品根本没人要。跨境电商平台还搞 “先货后款”,对小厂子的现金流是巨大考验,一旦货卖不出去或者货款收不回来,资金链直接就断了。 这些厂子本身融资能力就弱,出点意外连周转的钱都没有,倒闭也就是分分钟的事。他们的倒闭,本质上是被产业升级的浪潮拍在了沙滩上,也是咱们挤压西方工业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别觉得企业倒闭是坏事,这恰恰说明咱们的外贸质量在提升。以前咱们靠量大、价低换外汇,现在靠技术、靠品质抢市场,顺差的含金量完全不一样了。 西方的工业体系以前占尽优势,现在被咱们的高端制造冲得七零八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倒闭的企业,只是没跟上这个节奏,而能留下来的、能撑着顺差的,才是咱们跟西方掰手腕的底气。 这个过程肯定会有阵痛,企业倒下一批看着可惜,但从长远看,只有把这些低端产能清出去,高端产能才能有更多资源和空间发展。西方以前垄断的领域,现在咱们一个个突破,他们的工业份额被咱们抢走,咱们的顺差自然水涨船高。 那些倒闭的企业,其实是这场产业洗牌里的淘汰者,而这场洗牌的结果,就是咱们在全球工业格局里越来越有话语权,这才是顺差高但企业倒闭背后最真实的逻辑。 现在的外贸市场早就不是谁都能分一杯羹的时代了,要么有技术,要么有规模,要么有品牌,啥都没有的只能被淘汰。 咱们的顺差能冲到近万亿,就是因为头部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到了,而且直接冲击了西方的优势领域。 西方越是搞限制,咱们的企业越要往上走,低端的被淘汰,高端的顶上去,这正是挤出西方工业的必经之路。 所以说,企业倒闭和高顺差同时存在,不仅不矛盾,反而说明咱们的外贸转型已经见效了,那些被淘汰的不过是转型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这种分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西方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工业优势,肯定还会搞各种小动作。 但咱们的方向是对的,把低端产能清掉,集中力量搞高端制造,既能保住顺差,又能彻底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去。 那些倒闭的企业确实可惜,但这就是市场规律,也是产业升级的代价,没有这种淘汰,就没有咱们在全球贸易里的真正崛起。 顺差是结果,企业倒闭是过程,这个过程越狠,说明咱们挤掉西方工业的力度越大,未来的根基也就越稳。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