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领域三位科学家获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7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尔·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与约翰·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隧穿与能级量子化”的杰出贡献。 这项工作奠定了现代超导量子电路的基础,是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能够在工程尺度上实现的关键一步。 在量子力学诞生的百余年里,人们习惯于在原子、电子或光子等微观系统中观测量子现象。而在更大尺度的体系中,如电路元件、机械振子或磁通环路,量子特性通常会被环境噪声迅速“抹去”,导致系统表现为经典行为。 克拉克、德沃雷和马丁尼斯三位科学家正是在“如何让宏观系统保持量子特性”这一核心问题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的研究基于超导约瑟夫森结(Josephson junction),即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夹入一层极薄的绝缘层,使超导电子对(库珀对)能够以量子隧穿的形式穿过势垒,从而形成量子相位变量。 通过精密设计与极低温实验(接近绝对零度),他们首次在宏观电路中直接观测到了: • 宏观量子隧穿(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ling):整个电路的相位或电流状态能够“穿越”经典势垒,从一个稳定态量子隧穿到另一个稳定态,表明量子叠加与隧穿并非仅属于微观世界。 • 能级量子化(Energy Level Quantisation):当电路的“相位粒子”在势阱中振荡时,所具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量子能级结构,与原子中电子能级类似。 这些成果不仅证明了量子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工程化的“人造原子”平台,使量子态的设计、操控和测量成为可能。他们的研究为后续的超导量子比特(superconducting qubit)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如今,被广泛使用的transmon、flux qubit、phase qubit等架构,均可追溯至他们关于能级量子化与宏观隧穿的原始实验思想。 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不仅是对这三位科学家个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量子工程时代的礼赞。从他们的工作出发,量子力学从实验室的微观观测走向了可控、可扩展的宏观装置,推动了包括量子计算、量子传感与量子通信在内的整个量子科技产业。科学 诺贝尔奖 量子力学 量子 量子计算机
量子领域三位科学家获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北京时间2025年
科海群星谱
2025-10-08 11:16: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