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武器“打痛”后,泽连斯基破罐子破摔,点名指责中美英德日韩 最近乌克兰战场又

飞天史说 2025-10-08 09:42:33

被俄武器“打痛”后,泽连斯基破罐子破摔,点名指责中美英德日韩 最近乌克兰战场又起风波。俄军一场声势浩大的空袭,让乌克兰不少重要设施直接“熄火”,军工能源、燃料中心、武器储存点没少遭殃。 冬天眼看临近,乌克兰的压力扑面而来。泽连斯基没忍住,直接在社交平台点名中美英德日韩,说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里大把用的是这些国家的零件。 这一波操作,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技术指控,更像是战场压力大到爆表后的一次“破罐子破摔”,既要甩锅也想施加压力。 俄军的空袭力度这次确实狠。导弹、无人机轮番上阵,高超音速的“匕首”让乌克兰防不胜防。战地前线,“海马斯”火箭炮的储存点被炸,乌军的反击能量硬生生被削掉一大截。 能源和军工基地被摧毁,乌克兰后方的生产和民生保障直接拉响警报。民众日子还没过冬,锅炉房就要凉了。 泽连斯基这时候把矛头对准外国零部件,显然不只是抱怨几句零配件太容易流入俄罗斯,更像是在把战场上的困局甩给外部,把压力往外推。 面对连番失利,泽连斯基的操作说白了既是对内转移矛盾,也是对外施压。国内百姓对局势早就不耐烦,老百姓的锅里没米,总要找个理由解释。 泽连斯基这波“外部零件说”,一方面把锅甩给全球供应链漏洞,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洗地”,让大家别再盯着政府的防御漏洞或战略失误。 有意思的是,他还把美国德州仪器、英国等西方企业直接点出来,目的很明显,就是逼着这些国家加码对俄制裁,顺便给乌克兰多送点高端货。 七国集团会议眼看就要开场,他讲明了期待盟友拿出“系统性方案”,其实就是明着催债。 但这招到底有多灵?说实话,乌克兰明显是在常规战场捉襟见肘,只能在外交和制裁这块再找突破口。你打不过,就打嘴仗,这在国际政治里并不新鲜,但这次的“点名”让盟友也挺尴尬。 毕竟,泽连斯基的“零件清单”一甩,等于把西方制裁的无力感直接摊在桌面上。 比如他说“匕首”导弹里96个外国产零件,无人机用到十万件外部配件,这背后其实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和制裁体系的尴尬。 哪怕美国、欧洲天天喊着严防死守,可俄罗斯照样能通过“平行进口”或第三国转运,把高科技零部件弄到手。 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过往不少报道说,俄罗斯军工通过中东、东南亚、甚至拉美渠道买东西,管你制裁多严,商人有的是办法,全球这么大,货总有路能转一圈回到俄手里。 泽连斯基公开点名其实也等于在提醒这些盟友:你们的制裁并没挡住俄罗斯,反而让西方国家陷入“被质疑”的状态。 如果盟友们想证明自己没掉链子,只能更狠地查漏洞,甚至干脆给乌克兰多点支持,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不过这次点名,不只是把西方国家推到风口浪尖,泽连斯基还特意把中国拉进来,这就更耐人寻味。把中国和美英德日韩摆在一块,实际动机和性质完全不一样。 乌克兰这些年在联合国也好,双边交流也罢,逮着机会就把中国和俄罗斯放在一块说,目的挺明显,就是想迎合西方某些人的叙事,把“民主对抗威权”那套说法包装得更像那么回事。 说白了,泽连斯基其实是在向西方“递投名状”,把中国塑造成“支持俄罗斯”的形象,加剧阵营分化,捆绑美国和欧洲对乌援助的决心。 还有一点,这种“拉中国下水”的做法也有转移焦点的意思。国际社会最近对乌克兰战场的关注点其实已经不再是最初的“英雄叙事”,更多人开始质疑战争到底有没有出路。 泽连斯基这时候把中国摆在靶子位,就是想把舆论引到“谁在帮俄罗斯”上,淡化外界对乌克兰自身困境的关注。 这一套操作在国际政治里也不新鲜,关键还是看有没有事实支撑。中国方面多次表态,乌克兰问题上始终坚持客观中立,主张劝和促谈,从没向交战双方提供致命武器。 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也都是公开的,合规合法,跟别的国家通过军援直接送武器到前线完全不是一回事。 泽连斯基把“民用零件”跟“军用装备”混为一谈,实则是故意模糊界限,制造“道德绑架”。 但全球供应链的现实就是这么复杂,手机芯片、汽车零部件、无人机马达,很多都是民用产品,真要一刀切断,别说俄罗斯,全球贸易都得瘫痪。 而且,把中国也拉进来,反而让本来就复杂的局势更加难以理清,无助于推动任何实质性的和平进展。 总的来说,泽连斯基这波“甩锅”操作,既是战场压力下的情绪宣泄,也是对盟友的明示暗示,核心目标就是“找替罪羊”和“要援助”。 只是这种策略能不能真的改变战场局势,还真不好说。全球供应链不是说断就能断,把无关国家牵扯进来,问题只会更乱。 解决冲突终归还得靠谈判和对话,而不是无休止的指责和制裁升级。大家都得回到桌面上好好聊,才有出路。

0 阅读:828

评论列表

光中晨琴

光中晨琴

4
2025-10-08 13:21

译连斯基你不说中国支持俄才让你破防,找不到中国证据咋又找到北约是支持俄对乌战争证据了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