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人李沈是唐朝名士,才学与人品受人尊崇。家道中落后,在寺里寄住,靠读书弹琴打发日子。 他和处士李擢是生 死之 交。某年秋天,李擢对李沈说:“我有点事要去宋州,回来的日子说不准,兄长能乘船送我一程吗?” 李沈一听他要走,心里满是不舍,便跟着上了船。起初说好送一程,到了地方李擢又说:“兄长的情谊,哪能就到这儿呢?” 于是接着往前走。 李擢话里带着不舍,两人终究没能分开,一直送到了濉阳。 傍晚,李擢谢过船夫,和李沈走下汴河堤岸。月光下,他说:“承蒙兄长一直惦记,你知道我是谁吗?” 李沈说:“是个博学善辩的人啊。” 李擢摇头:“不是的。我是阴间的 官,前些时候做洛州都督,所以在洛阳待了很久。因为阴间的公事不能在白天露面,才能和兄长一起游玩。” “如今我要从阴间转到阳间,在亲戚肚子里已经待了五年。之所以一步步拉着兄长送我,是有件事想托付。” 李沈问:“什么事?” 李擢说:“我这一世才艺出众,只怕一旦投生,就忘了前世的事,求兄长到时候提醒我。" "我在娘胎里五年,那家人觉得不吉,花光钱财求 神 拜 佛想让我早点生,可我还没准备好,那些神 灵也没法强 迫。兄长可以去他们家,用朱砂写个‘产’字让孕妇吞下,我就能出生了。" "他们肯定会送你绢帛当谢礼。你先收下离开,等我三岁时再来看看我,把我抱到怀里,等夜深人静,抱到僻静处喊:‘李擢还记得我吗?’我会哭,你就轻轻拍我,再三问我,我肯定能有点印象。" "你再跟我说洛阳的住处和咱们一起游玩的地方,我就能全想起来了,这一世的本事也就不会丢。等我记起来,日后才能荣 华 富 贵,到时候就没法跟兄长从容相处了。" "对了,兄长名声大,不久会有谏 议大夫的任 命,千万别接受,接受了会短 寿。” “这郡城以北三十里有个胡村,村前有扇车门,就是我投生的人家。” 说完,李擢哭着拜别离去。 次日一早,李沈去寻找,果然有个胡村。敲门求歇脚,开门的是位八十多岁的老翁,拄着拐杖请他进门。 坐下后,老翁面带愁容,李沈问起,老翁叹道:“儿媳妇怀 孕五年了,啥办法都试了,就是生不下来。” 李沈说:“我懂点道家的事,生不下来的原因,我一看就知道。” 老翁赶紧叫儿媳妇来,李沈摸了摸她的胳膊说:“是个男孩,特别聪明,有大本事,所以不按寻常月份出生。” 让他们赶紧准备产房的帷帐床榻,随后拿起笔,像在祈 祷似的用朱砂写了个 “产” 字,让孕妇吞下去。 刚咽下去,孩子就生下来了。 老翁大喜,送了三十匹绢,李沈收下说:“这孩子不一般,三岁时我再来给看看。” 说完离开了。 到了三岁,李沈再去,说:“之前生的孩子如今三岁了,我想住一晚给他看看 相。” 老翁高兴地答应了。 夜里,李沈等众人睡熟,把孩子抱到远处喊:“李擢,还记得我吗?” 孩子吓哭了,李沈轻轻拍他:“李擢怎见了我不认得了?” 又拍了拍,孩子哭得更厉害。 又问了三四次,孩子忽然说:“十六兄真的来啦?” 李沈跟他说起洛阳的事,孩子立刻像从前那样大笑交谈:“我全想起来了!” 李沈抱他回去睡觉。 次日早上,李沈对老翁说:“这孩子有大福 气,能振 兴家业,要好好养着。” 胡家人很高兴,又送了五十匹绢,李沈告辞离开。 之后,李沈果然接到任 命,他按李擢的建议,没有接受,云游去了。 本篇故事源于《玄怪录》,在现在,如果真有怀五年没生,早送去医院人工干预了,哈哈哈。 关注@子虚先生讲故事 ,每天来看新故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大推荐#
陇西人李沈是唐朝名士,才学与人品受人尊崇。家道中落后,在寺里寄住,靠读书弹琴打发
时光浅唱间
2025-10-08 08:49:3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