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会没人看,不是观众变了,是台子歪了。 古偶男主带货翻车还能上央视,粉丝刷票刷出个“国潮代言人”;疯马秀女主穿旗袍一扭腰,当年的争议全被滤镜抹平;一对对口型的土味情侣,靠短视频点赞数挤进国家级舞台——这哪是文艺晚会,分明是流量拼单大会。 招商六亿八,四成来自带货平台,品牌点名要“千万粉”艺人。 节目组不敢得罪钱,只好把作品和人品当成了可选项。 总局新规卡住近两年的失德艺人,可2022年以前的烂账,照旧能登台。 这不是疏漏,是默许。 观众骂得凶,不是挑剔,是终于看懂了:你给的不是节目,是资本的KPI。 遥控器不响,投票不参与,下次还这样。 你嫌他们没英气、没端庄? 那就别看。 看,就是纵容。
中秋晚会之所以骂声一片,核心就一个矛盾:咱们老百姓想看点不一样的、好看的节目
【9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