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美元还是80美元? 澳矿今天得挑一个。 10月6日上午11点,中国矿产集团发了一纸通知。通知里写得很明确:9月30号之后,必和必拓的美元结算铁矿石,一船都不要。 这个消息一出来,全球矿业市场直接炸了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每年要从海外买大量铁矿石。 这次中国矿产集团的动作,直接戳中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公开数据能看到,2024到2025财年,澳大利亚光靠出口铁矿石就赚了1160亿澳元。这里面超过60%的铁矿石,都卖到了中国。 必和必拓是澳矿里的龙头企业,它卖到中国的铁矿石,占自己总出口量的比例甚至超过70%。现在中国突然停了采购,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坐不住了。 他赶紧出来表态,说“希望问题能迅速解决”,但提到价格和结算方式的时候,却半点不肯松口。 这场较量的核心,其实是价格和结算权这两件事在掰手腕。2025年全球铁矿石市场早就供过于求了,整体价格比去年降了快两成。但必和必拓还是死抱着指数定价的模式,不肯降高价。 有数据算过,必和必拓在西澳的铁矿,离岸现金成本才18.64美元一吨。就算按80美元一吨的现货价卖,它的毛利率都能超过300%。 这种“成本低得很,定价却高得离谱”的模式,让中国钢铁企业一直很被动,利润被压得死死的。 中国矿产集团这次出手,就是想打破这种垄断。中国矿产集团是2022年成立的,它把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都整合到了一起。成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集中议价,在国际上多争取点话语权。 之前跟必和必拓谈了好几轮,中方提过“浮动价格+人民币结算”的混合模式。但必和必拓那边一直不答应,死活不让步。 中国矿产集团实在忍无可忍,干脆暂停了采购,就是要用市场需求逼着对方改改老规则。 中国矿产集团这么做,还有层更深的考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巴西的淡水河谷这些矿企,早就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了。2025年的时候,海南国际清算所还推出了首单人民币海漂铁矿石掉期业务。 这个业务能实现“价格+汇率”一站式风险管理,对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来说很方便。再看必和必拓,到现在还坚持要用美元结算。 这种跟趋势对着干的做法,显然和中国想推动大宗商品用人民币定价的目标合不到一起。 澳大利亚也不是没想着应对。总理阿尔巴尼斯想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还说“中澳经济是相互依赖的”。但他没提,现在中澳关系的政治基础早就变了。 这几年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一直跟着美国走,科技投资方面还限制中国企业。 一边在经济上靠着中国市场吃饭,一边又在政治上跟中国对着干,这种策略到最后,连铁矿石这种原本稳当的“压舱石”贸易,也出现了裂痕。 从市场角度看,中国不是没别的选择。几内亚那边,西芒杜铁矿项目正赶工推进。按照计划,第一船铁矿石预计2025年11月就能发运,再过30个月,年产量能达到6000万吨。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非洲、东南亚这些地方投资矿山项目,慢慢搭建起多元化的供应体系。就拿日照口岸来说,现在进口铁矿的来源地已经扩展到45个国家和地区了。 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正被巴西、印度这些国家一点点抢过去。 必和必拓的困境,其实能看出整个澳大利亚矿业的焦虑。它2025财年的财报里写着,铁矿石业务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去年降了24%。 虽然铜矿业务因为价格上涨,帮着挽回了部分损失,但根本遮不住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现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澳大利亚想再找一个能消化它75%铁矿石出口的市场,基本不可能。 这场贸易较量往哪走,要看双方谁更有战略定力。对中国来说,短期内可能会面临铁矿石供应波动的问题。但从长期看,搭建多元化供应体系、推进人民币结算,都能让供应链更有韧性。 对澳大利亚来说,要是还抱着高价和美元结算不放,只会让自己的市场份额丢得更快。如果接受中方提的新规则,虽然短期内利润会受影响,但至少能保住中国这个“基本盘”。 得提一句的是,这次的事不是孤立的。2025年9月的时候,澳大利亚宣布要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个决定让以色列特别不满,还吊销了部分澳大利亚外交官的签证。 澳大利亚在国际事务里这么“选边站”,进一步削弱了中澳之间的互信。现在全球产业链都在重构,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的影响,比以前更明显了。 到10月7号的时候,铁矿石主连期货价格报783.1元一吨,比9月底微跌了0.64%。整个市场都在等必和必拓的答复。是继续抱着109美元的长协价博弈,还是接受80美元的现货价保住订单? 这个选择不光关系到必和必拓的利润,还会影响全球矿业未来的格局。 中国这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在大宗商品贸易里,需求端也能有议价权。 以前大家总觉得资源出口国掌握主动权,但现在“世界工厂”开始学着掌握定价规则了。
震动全球!中国对美元下手!10月1号,中国宣布暂时不买必和必拓用美元结算的
【36评论】【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