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俄朝合作,突然被朝鲜自己踩了脚刹,韩媒爆料,平壤刚做完五年回顾,总结一句话:朋友要交,但命根子不能全押在俄罗斯身上。 俄朝这两年“秀恩爱”可没少下功夫,2025年4月,朝鲜第一次承认派兵去俄罗斯打库尔斯克战役;10月,两国高调纪念二战合作,还签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明确“一方挨打,另一方必须帮忙”。 俄罗斯要朝鲜的炮弹、无人机和劳动力,朝鲜要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和技术,这买卖在西方制裁下,算“各取所需”。 更绝的是,俄罗斯给朝鲜送退役核潜艇反应堆和苏-34战斗机,帮它提升核威慑力;朝鲜则给俄军送炮弹、短程导弹,甚至派劳工去前线挖战壕,媒体天天报道“俄朝同盟”,不知道的还以为两国要合并了。 但朝鲜的五年总结一出来,直接戳破了这层“热乎”的泡沫,韩国媒体说,平壤对俄罗斯有三点不满: 1.钱和物没到位:朝鲜给俄罗斯送了几百万发炮弹,俄罗斯回赠的物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平壤街头大米价格翻了一倍,黑市一袋50公斤大米能卖到普通工人三个月工资,俄罗斯承诺的能源供应却因为自己通胀和卢布贬值,越给越少。 2.技术合作“画大饼”:俄罗斯说好一起搞航天、人工智能,结果连个影子都没见着;自由经济区合作停着不动,海关和金融便利化措施也没落地,朝鲜最缺的农业技术、基建项目和稳定能源,俄罗斯全给不了。 3. 历史教训太惨痛:苏联解体那会儿,俄罗斯突然不帮朝鲜了,工厂停工、城市断电、老百姓挖野菜度日,这种“被盟友抛弃”的痛苦,朝鲜记了三十多年,现在哪敢把命全交给俄罗斯? 面对俄罗斯的“需求”,朝鲜的应对策略那叫一个“现实”: 朝鲜给俄罗斯送炮弹和劳工,但拒绝派大规模部队去前线,怕被拖进“无底洞”,同时,用参战换核潜艇技术和战斗机,提升自己的军力,这叫“以战养战”。 朝鲜和中国的边境贸易恢复到疫情前八成,丹东口岸每天货车过境,运大米、化肥和日用品;而俄朝边境的图们江大桥,货车少得可怜,朝鲜心里明白:中国靠得住,俄罗斯靠不住。 朝鲜在联合国大会上骂西方制裁,强调“自己发展自己说了算”;国内修铁路、建水电站,哪怕进度慢,也要自己干,同时,和俄罗斯保持合作,但明确拒绝“经济命脉被控制”,这叫“朋友可以交,但命得自己握”。 朝鲜的五年总结,说白了就是“风险对冲”,现在俄乌打仗,西方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能一直帮朝鲜? 一旦俄罗斯因为战场变化或者和西方缓和,减少对朝鲜的支持,朝鲜马上就会面临能源断供、技术停滞和老百姓没饭吃的三重危机。 这种清醒,是朝鲜从历史里学来的,苏联解体那会儿,朝鲜被俄罗斯“抛弃”,差点崩溃,现在它明白:国际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俄罗斯现在需要朝鲜的炮弹和劳动力,但未来可能为了和西方缓和,牺牲朝鲜的利益;朝鲜现在需要俄罗斯的技术和能源,但必须留一手,不能全靠它。 更重要的是,朝鲜的“刹车”不是要和俄罗斯翻脸,而是通过“有限合作+自己发展”的模式,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这种策略既避免了被西方制裁“一锅端”,又防止了被俄罗斯“绑架”,就像朝鲜官方说的:“合作得讲平等,不能为了交朋友,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现在全球都在搞阵营对抗,朝鲜的选择或许给小国提了个醒:别盲目跟着大国走,别放弃自己发展,在夹缝里找平衡,毕竟,对任何国家来说,把命攥在自己手里,比靠哪个“朋友”都靠谱。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