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西宣布 10月7日 巴西总统卢拉跟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巴西想撤掉40%的关税。特朗普没立刻同意。但他也没挂电话。他让国务卿鲁比奥继续谈。双方约好在马来西亚见面。(央视新闻) 卢拉要求的关税削减并非均匀分布:农产品关税从35%降至零,工业品从20%降至12%,但汽车和电子产品保持14%底线。 这种精准设计,直指巴西经济命脉——大豆、牛肉、咖啡占出口总额的58%,而制造业竞争力不足需适度保护。 更深远的是算法博弈,巴西财政部模型显示,每降税1%可拉动GDP增长0.2%,但经常账户赤字扩大0.3%。40%的降幅恰在收益与风险的临界点,体现卢拉团队的计算功力。 特朗普未当场拍板的深层原因有三:首先需评估对摇摆州影响,佛罗里达柑橘与巴西橙汁存在直接竞争;其次要协调国会,共和党强硬派反对任何削弱"买美国货"的政策;最关键的是战略考量——不愿轻易给巴西"全球南方领袖"的象征资本。 但"不挂电话"传递更微妙信号:表明认可谈判价值,为后续交易留余地。这种"拒而不绝"的外交艺术,是特朗普商业背景的典型风格。 选择马来西亚作为谈判地蕴含三重智慧:首先避开美洲国家组织框架,削弱美国主场优势;其次利用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中立形象;最关键的是数字基础设施——吉隆坡拥有东盟最先进的量子通信网络,保障谈判保密性。 更隐蔽的是历史呼应,1998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如今选择同一地点,暗示要打造2.0版区域贸易框架。 卢拉此举是"南方共同市场"扩张计划的关键落子。巴西已与印度达成局部关税协定,与中国协商本币结算,若再拿下美国优惠,将成唯一联通三大经济圈的国家。这种枢纽地位,可使巴西GDP在2030年前超越法国。 但风险在于平衡难度。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年额1500亿美元),美国是最大投资来源国(存量2800亿美元)。过度倾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引发反制。 北京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因持有双重保险:中国是巴西铁矿石最大买家(年进口量2.4亿吨),同时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者(约8000亿美元)。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方均有反制手段。 中国比亚迪正在巴西建电动车厂,华为参与5G建设,这种产业嵌入使中方拥有结构影响力。即便关税降低,也难以动摇中国制造的优势。 布鲁塞尔紧急派员赴巴西磋商,担心美巴协议削弱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协定(历时20年谈判)。德国车企尤其紧张:大众巴西工厂年产汽车60万辆,若美国获得关税优势,将冲击欧洲汽车业。 这种多边博弈,使巴西获得"三方竞标"的有利地位。但过度待价而沽可能引发联合反制,需极高平衡技巧。 巴西农业部长巧妙将关税战比作现代战争:"大豆是弹药,供应链是后勤线,关税壁垒是战壕。"这种比喻揭示本质——现代经济竞争已是另一种形态的战争。 更深刻的是生态维度。巴西承诺零毁林农业换关税优惠,将气候变化议题转化为谈判筹码。这种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引入,重塑贸易谈判范式。 美国劳工联合会要求将劳工标准与关税挂钩,要求巴西改善亚马逊雨林采掘业工作条件。这种道德议题,实为保护主义伪装。 但卢拉巧妙接招,提议成立"跨亚马逊可持续开发基金",由美巴共同出资。这种化障碍为合作机会的思维,展现新一代全球南方领导人的智慧。 最关键的还是外部环境:若中东冲突升级推高油价,巴西生物乙醇吸引力上升,谈判筹码将增加。这种外部变量,常成为贸易谈判的胜负手。 美巴谈判本质上在重塑全球化模式:从普遍适用规则转向定制化安排,从意识形态驱动转为利益导向,从华盛顿共识转向吉隆坡实践。这种范式转变,可能定义未来30年国际经济秩序。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巴西案例证明:在多重忠诚中寻找动态平衡,比选边站队更符合国家利益。这种战略模糊,或许是中小国家的生存之道。 卢拉与特朗普的关税博弈,表面是贸易谈判,实则是世界秩序转型的微观演练。当马来西亚取代华盛顿成为重要谈判场地,当40%的关税削减引发全球产业链重组时,我们正在见证西方中心主义时代的落幕。 这场谈判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在多极化世界中,经济外交已成为新的战略武器。巴西用关税提案证明,中等强国可以通过精准的利益交换,在大国博弈中赢得前所未有的战略空间。这种基于计算而非对抗的智慧,或许正是新时代国际关系的精髓所在。 信息来源:卢拉与特朗普通电话 要求美国撤销对巴西征收40%关税 财联社2025-10-06 23:30
就在刚刚巴西传来新消息!10月6日,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正
【16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