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不起眼的小县城工厂停工一个月,竟能让西方国家苦不堪言,那么,这个工厂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可以让欧美国家得看他们的“脸色”呢?府谷就靠着一样东西便拿捏住了西方国家的命脉,这个东西就是镁。 府谷这个听起来不起眼的小县城,手里攥着的可是能让西方国家坐立难安的“工业命脉”,这命脉就是镁,一种看着普通却藏着大能量的金属。 2024年府谷县金属镁产量达53.72万吨,这个数字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52.35%,更是拿下了全球近一半的份额,达到47.54%,换句话说,全球每两吨镁里,就有差不多一吨来自这个中国小县城,这样的产量分量,注定了它一打喷嚏,西方工业就得感冒。 镁这东西看着不显眼,却是工业体系里缺不得的“维生素”。小到咱们天天摸的手机电脑,折叠屏手机的中框用镁合金才能做到又薄又抗摔,壁厚能控制在0.5到1毫米之间,还能兼顾电磁屏蔽和散热,这可不是塑料或普通金属能比的;大到汽车飞机,现在新能源汽车拼着要跑更远,轻量化是关键,镁的密度比铝还轻三分之一,强度却不输钢铁,简直是为汽车零部件量身定做的材料。 问界M9、小鹏飞行汽车这些高端车型的核心部件都靠镁合金撑着,单车配套价值比普通车型高出3到5倍,更别说每辆汽车里至少要用到15公斤镁,发动机外壳、电池壳这些关键部位少了它根本造不出来。 就连现在热门的人形机器人也离不开镁,埃斯顿的机器人用镁合金替代铝合金部件后,整机减重11%,节拍速度提升5%,能耗还降了10%,民生证券测算过,单套人形机器人壳体就需要约13.7公斤镁合金,要是未来达到100万台规模,光这一项就要拉动1.37万吨镁消费。 西方国家对府谷镁的依赖早就深到骨子里了。美国100%的镁都靠进口,其中75%来自中国,而这些进口镁里一大部分都带着府谷的“印记”,直接关系到美国航空航天产业的镁合金供应。 欧盟更夸张,95%的镁需求都得靠中国满足,荷兰去年单从中国进口的镁就价值2.74亿欧元,这些镁要拿去造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少了它,包装材料制造商、建筑公司都得停摆。 荷兰统计局的经济学家都坦言,这种依赖几乎无解,想找替代方案难如登天。这也难怪,21世纪初的时候,欧洲自己也产镁,但架不住中国镁价格实在有优势,尤其是府谷搞出了“煤→焦→镁”的循环产业链,用兰炭尾气当能源,每吨镁能节约标煤4.82吨,减排二氧化碳46.7%,成本一下就压了下来,欧洲的镁厂自然就撑不下去了,现在再想重启生产,可不是建几个厂房那么简单。 府谷工厂停工的威力早有先例。2021年因为能耗双控,府谷四十多家镁厂被限产甚至停止供电,全球镁市场立刻掀起波澜。 欧洲镁价一个月内飙升近75%,创下每吨9000美元以上的历史新高,德国铝业协会急得跳脚,直言本国公司的镁库存只能撑到11月底。 美国那边也不好过,最大的铝坯生产商Matalco早早给客户发预警,说要是镁供应跟不上,2022年就得减产限量交货,美国铝业公司也跟着发愁,供应商纷纷拿出不可抗力声明,没法按时交货。 要知道,镁是生产铝合金的关键原料,每辆内燃机汽车要用150到200公斤铝合金,电动车更是能用到600公斤,没有镁,铝合金产能就得受限,汽车生产线只能停工。 当时全球汽车业本来就受缺芯困扰,缺镁无疑是雪上加霜,巴克莱的分析师都明说,在铝板生产里镁没有替代品,下游35%的镁需求都用在汽车板材上,镁断供了,整个汽车行业都可能停转。 更有意思的是,府谷的镁产业不光是产量大,技术也跟着上来了。宝武镁业在府谷周边布局的产能,用自主研发的“大罐竖罐底出镁还原技术”,单罐产量能超过500公斤,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0倍,生产成本直接降低18%,还和重庆大学合作开发出耐蚀性提升5倍的不锈镁合金,打破了不少应用限制。 星源卓镁更是掌握了0.8毫米超薄镁合金精密压铸技术,精度能到0.1毫米,给特斯拉供应的机器人部件,单台价值量就超过2000元,比行业均值高了一倍多。 这些技术壁垒加上成本优势,让西方国家想替代都没辙,毕竟建产能、搞研发都需要时间和钱,府谷已经提前跑了十几年。 现在府谷的镁产业还在升级,全行业投了45亿元搞环保改造,减排效率提升40%,吨镁能耗三年降了近20%,2024年就释放了20万吨优质产能。这意味着府谷在全球镁市场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稳,西方国家想摆脱依赖,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想想也挺有意思,一个中国的小县城,就靠着这么一种金属,让欧美那些动辄讲“供应链自主”的国家,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什么叫“卡脖子”的滋味,毕竟工业机器转不转,还得看府谷的镁厂开不开工。
【琅河财经】700多贷款中介被抓,广州多家银行被盯上,支行有人被带走,大批银行员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