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此时宣称要拜访高市早苗,这应是其团队经过精心考量后的举动,理由如下: 其一,大陆网友过度热情的反应可能会让选票流失,抛出拜访高市早苗这一话题可起到降温作用。 其二,“酱缸党”中有相当一部分亲日党员需要安抚,此行为能够拉拢亲日派的选票。 其三,作为获得多数认可的候选人,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式站队,成熟的做法是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其四,当下我国的主要对手并非日本,九三阅兵也并非只是做给日本看,美印澳菲才是那些用实际行动蚕食我国核心利益的跳梁小丑。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点突然。但要是咱们把政治这盘棋看作是一场精密的计算,就不难发现,这步棋背后藏着不小的学问。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会面,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舆论操作和选票布局。现在网络上的情绪,尤其是某些议题上的热情,就像一把火,烧得旺的时候能取暖,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失控,甚至烧伤自己。 对于任何一个想在选举中胜出的人来说,这种不可控的“热情”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让中间选民感到不安,觉得你不够稳重,不够理性。 这时候,抛出一个像“拜访高市早苗”这样具有争议性但又足够复杂的话题,就像往滚烫的油锅里倒了一瓢冷水,瞬间就能把舆论的焦点转移,让原本沸腾的情绪慢慢降下来。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注意力管理艺术,让讨论的焦点从单一的、情绪化的对抗,转向一个更复杂、更多元的政治博弈。 再往深看一层,就不得不提国民党内部那个复杂的生态了。所谓的“酱缸党”,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好听,但它确实代表了一部分深蓝的传统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人脉网络,甚至情感认同,都和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其中,亲日或者说对日本抱有复杂情感的党员,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他们而言,历史归历史,现实的政治利益和情感连接同样重要。 如果一位候选人想要整合党内所有力量,形成一股绳去争取胜利,就绝对不能忽视这部分人的感受。 主动去和高市早苗这样在日本政坛有影响力的人物接触,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我看到了你们,我尊重你们的情感连接,我愿意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为你们留下一席之地。 这不仅仅是为了几张选票,更是在进行一种内部的政治整合,是在告诉所有人,我是一个能够团结各方、包容并蓄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只会喊口号的激进派。 一个真正有志于大位的政治人物,他的视野绝不会是非黑即白的。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分好人坏人那么简单。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篮子里,或者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对抗一个明确的敌人,那是政治上的幼稚病。成熟的玩家懂得合纵连横,懂得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寻找最大的利益空间。 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对手,今天的对手也可能在某个议题上成为暂时的盟友。这种灵活性和务实性,恰恰是政治家手腕的体现。 郑丽文的这个举动,可以被看作是在进行一种战略性的“模糊”,她没有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某个单一立场上,而是为自己保留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这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他不会一开始就猛攻一个点,而是会在棋盘上落下多个棋子,互相呼应,构建一个立体的攻防体系。 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会被一些人批评为“立场不坚定”,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波诡云谲的政治风浪中保持航船稳定的最佳方式。 最后,咱们必须把视线拉回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大格局上。很多人一提到中日关系,就容易陷入历史的情绪里,觉得日本是头号对手。但现实是,时代变了。 如今的国际博弈,早已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怨情仇。九三阅兵那样的盛大场面,展示的是国力,是决心,但这股力量是演给谁看的?仅仅是日本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真正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用军舰飞机抵近侦察,拉帮结派搞军事同盟,试图在经济和科技上卡我们脖子的,是谁?是美国,是它背后那个所谓的“印太战略”,是澳大利亚、菲律宾这些冲在前面的马前卒。 日本在这个大棋局里,更像是一个被绑在美国战车上的重要角色,它有它的野心,但它并不是那个最核心的、最有威胁的操盘手。把战略焦点错误地放在日本身上,而忽略了背后真正的对手,那才是真正的战略失误。 因此,与日本政界保持某种程度的沟通和接触,甚至是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并不是忘记了历史,而是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 它是在告诉世界,我们分得清主次矛盾,我们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围绕着最核心的国家利益来展开的。 所以,你看,郑丽文要拜访高市早苗这件事,绝不能只看表面。它是一次对内降温、安抚、整合,对外展示战略模糊和清醒认知的复合型操作。
高市早苗真是个好演员,简直可以拿奥斯卡奖了!之前竞选时,她嘴炮打得比谁
【1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