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完了”登上日区热搜,高市早苗就任首相会挑起中日战争吗? 10月4日,日本政

地缘历史 2025-10-07 10:47:48

“日本完了”登上日区热搜,高市早苗就任首相会挑起中日战争吗? 10月4日,日本政坛的地壳震动了。64岁的高市早苗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新任总裁,也成为日本第一位女性首相的现实候选人。   她的胜出方式不算出人意料,但引起的反应却远比预料更猛烈。一时间,“日本完了”爬上了推特日本区热搜榜首。   日本人知道她是谁。外界也知道她代表什么。这是一个在靖国神社前合十的女人,一个把“修宪”“强军”“对华强硬”挂在嘴边的人。   她不是中间派,也不是安倍的影子,她比安倍更彻底。她不掩饰野心,不粉饰立场,她带着一种几近宗教般的政治使命感,想要“让日本回到它应该有的位置”。   问题是,这个“位置”在哪?是战后的和平宪法下的经济强国,还是战前那个穿着军靴、意图扩张的“东亚皇国”?   高市早苗从不直接回答。但她的言行给出了答案。她的上台,不止震动了东京的永田町,更让北京、首尔和华盛顿都皱起了眉头。   她上任的第一周还没过去,一个问题已经在中文社交平台上疯传:她会不会挑起中日战争?   高市早苗不是那种上台后会“温和转型”的政客,她的政治履历是一部不断右转的剧本。   她曾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悲剧说法,称《东京审判》是“胜者的正义”。这种立场,在过去可能只是极端派的边缘声音,如今却成了执政者的中心思想。   她最被外界关注的,是她对台海和钓鱼岛问题的表态。早在五年前,她就曾讲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名言。   彼时不少人把这话当作竞选用语,现在她上台了,这句话就成了国家政策的种子。   她不掩饰对“台日合作”的兴趣,也不遮掩对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愤怒。她曾提出,应该允许自卫队“主动出击”,必要时“先发制人”。   日本宪法第九条原本是战后和平秩序的保险丝,现在却被她视为“国家不正常”的象征。   她要的是彻底打破战后体制,让日本能“像正常国家一样拥有军队、能宣战、能打击敌人”。   这种话,十年前说出来还会被媒体围攻,现在却成了执政者的纲领。   那么,她真的敢动手吗?战争不是一张嘴能打响的,但一张嘴可以把战争推近。   高市上台前,日本已经完成了对“出云号”的改装,未来将搭载F-35B隐身战机。   她还主张购买远程巡航导弹,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她的“反击能力”计划,已经让日本从“盾”变成了“矛”。   而中国的态度也已经非常明确。不管是钓鱼岛的主权,还是台海的统一,中国都不会妥协。她若在这些问题上动真格,哪怕只是一次“意外交火”,局势都可能迅速升级。   中日之间的火药味从来没有真正散过,但过去十年,至少还有一层经济的“缓冲垫”。现在,这层缓冲也在被她撕裂。   她的对华言论几乎没有一丝外交辞令的修饰。她不谈合作,不谈共赢,只谈威胁、对抗、遏制。   她在竞选时甚至暗示,应限制中国企业在日本的投资,并加强对“对日不友好国家”的技术审查。她的逻辑很清晰:国家安全压倒一切,哪怕牺牲经济。   更讽刺的是,现实并不支持她的激进路线。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依然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   她的“经济安全战略”如果实施,受伤最大的是日本本国的制造企业。   她可以说“为了国家安全必须付出代价”,但日本民众是否愿意失去饭碗、涨价过冬,来成全她的“国家正常化”梦想?   而美国的态度也不容忽视。表面看,华盛顿对她上台表示欢迎。但私下,白宫显然更希望一个能配合而不是制造麻烦的盟友。   美国不想被拖入一场因日本挑衅而引发的区域冲突。   拜登政府虽然对华强硬,但也清楚战火一旦点燃,成本不是高市早苗能承担的。她能走多远,取决于她愿意听谁的话。   高市早苗的问题在于,她并不想听任何人的话。她是一个“信仰型政治人”,有一套自我构建的“日本未来图景”,并且对反对声音充耳不闻。   这种人一旦掌权,往往比现实主义者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选票而妥协,而是为了信念而固执。   现在的问题不是她会不会挑衅中国,而是她什么时候、在哪个点上挑衅。   是钓鱼岛的海域擦枪走火?是台海局势下的“撤侨演习”?还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面封锁?   她不需要宣布战争,只要不断制造“摩擦”,就足以让中日关系滑入危险轨道。   但战争不是日本能承受的。中日军力差距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而是战略结构的断层。中国有核武,有战略纵深,有完整的作战体系。   日本没有。高市可以改装战舰、提高军费,但她无法改变日本“脆弱的岛链国家”这个现实。一旦冲突爆发,日本本土将首当其冲。   她也许觉得自己能“以强硬换尊重”,但现实从不讲情怀。她的对华政策若走得太远,不但会让日本陷入国际孤立,还会重创日本的经济根基。

0 阅读:135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