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坚决不惯着美国,中国开始强势反击!从10月14日开始,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货物征收一笔“港口服务费”,每吨50美元并逐年上涨,2028年涨至140美元每吨。为了遏制中国,控制全球贸易,美国这是脸都不要了,开始肆无忌惮地破坏国际规则。 说起这事儿,得从美国那套老把戏说起。特朗普二度上台后,贸易战这把火烧得更旺了。他从第一任期就开始盯着中国制造业下手,这次直接瞄准了航运和造船领域。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抛出301调查最终报告,直指中国在船舶建造上的补贴政策,说是导致美国本土造船业萎缩,全球市场份额被挤压得不成样子。报告里数据一大堆,中国造船订单占全球四成以上,美国那边呢,勉强维持在1%左右。这调查其实从拜登时代就启动了,但特朗普接手后直接升级,签署行政令就把反制措施钉死。简单说,这港口服务费就是针对中国拥有、运营或者建造的船舶,每艘进美国港口就得交钱,从10月14日零点起算,第一年每净吨50美元,第二年跳到80美元,第三年100美元,到2028年4月17日顶峰140美元。净吨怎么算?就是船舶总吨位减去非营运空间的那个数,实际操作中一艘典型集装箱船可能得掏上百万美元。特朗普这政策摆明了是为本土产业输血,表面上喊着平衡贸易,骨子里就是想逼中国企业绕道走,增加物流成本,顺带拉抬美国船厂订单。 这费用的设计也够阴损,分阶段涨价,先给行业缓冲期,从4月17日到10月14日是零费率试运行,让船公司适应系统,但一到生效日就直奔50美元。USTR的报告里明摆着,这钱不是白收的,会直接投到美国造船补贴基金里,估计能撬动上亿美元。想想看,中国是全球最大造船国,去年交付船舶占一半以上,美国港口像长滩、洛杉矶这些大枢纽,每天吞吐的中国货轮少不了。现在加这么一笔,货主成本直线上升,进口商得转嫁给消费者,美国老百姓买中国货的手机、衣服啥的,价格怕是得贵个5%到10%。更别提能源出口了,美国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本来就靠中国船队,现在费一加,运费涨了,竞争力就弱了。福布斯那篇分析说得直白,这政策反倒会砸特朗普自己的能源目标,因为中国船队转向其他路线,美国出口商的日子更难过。 美国这步棋下得急,背景是他们觉得中国补贴太猛。301调查报告列了长长一串证据,说中国政府通过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土地免费啥的,硬生生把全球造船市场垄断了。美国商会也掺和进来,写信给USTR抱怨,说中国非市场行为毁了公平竞争。结果呢?特朗普政府不光收港口费,还加了其他限制,比如禁止某些中国船舶数据共享,限制美国港口服务给中国船队。国会那边也跟风,议员们在听证会上吵翻天,有人算账说这能救美国船厂就业,有人吐槽会推高通胀。白宫玫瑰园签字那天,特朗普的行政令一出,全球航运股就抖三抖。路透社报道,船公司像马士基、中远海运这些巨头,赶紧调整航线,部分从墨西哥或加拿大中转,绕开美国直港。短期看,美国进口量可能掉2%到3%,但长期呢?供应链乱套,越南、泰国这些东南亚国家捡了便宜,订单全涌过去。 中国这边可没坐着等挨打。9月29日,国务院就公布修订后的《国际海运条例》,直接把反制权写进法律。这条例第四十八条写得清楚,任何国家或地区要是对中国海运企业、船舶或船员搞歧视性禁令、限制或其他类似措施,中国政府就能根据情况回击。除非相关条约能提供有效救济,不然反制包括向那国船舶收特别费用、禁限进出中国港口、堵住他们获取中国海运数据和业务机会。发布时间选得巧,就在美方费率落地前两周,等于提前亮剑,抢占主动。外交部发言人会上强调,这不是针对谁,而是维护中国海外企业和供应链安全。 这修订不是空谈,实际操作空间大得很。中国港口像天津、上海这些,管理处已经张贴告示,准备对美国籍或涉事国船舶征收对等费。条例里没具体说费率多少,但参考美方模式,估计起步18美元每吨,三年内升到33美元。S&P全球分析,这能直接影响美国船队在中国港口的吞吐量,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港口吞吐占三成,美国船东绕不开。海运公司内部会议上,经理们摊开地图,算着绕行巴拿马运河的额外油钱,结论是成本涨15%。更深层看,这条例还堵了数据口子,美国想通过港口系统监控中国船队动态?门儿都没有。 全球贸易这盘棋,被搅和得够呛。港口费一落地,10月14日东海岸海关就开始扫描船籍,输入吨位自动扣款,第一周就收了上千万美元。但船公司不傻,COSCO预计明年费支出15亿美元,占利润七成,干脆多用欧洲船接力。彭博社数据,全球航线调整后,美国进口成本平均升5%,消费者钱包瘪了,企业库存积压。特朗普在新闻会上硬扛,说这是保护美国工人,但国会中期选举在即,民主党议员已经在预算会上抡起锤子,质问这政策值不值推高汽油价。白宫顾问报告显示,能源出口受挫,液化气船队转向欧洲,丢了亚洲市场份额。
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
【36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