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坐飞机出去玩,在飞机上刷到了粤语版的《疯狂动物城》,遂刷之。
巨多粤语梗,“优兽市”(兽粤语谐音秀);“腾腾镇”(冷得打哆嗦);大水牛叫兔子去开牛肉干(开罚单);阿咩婶(那个什么大婶),子华神和容祖儿的配音用语也很生活化,一个是市井小混混,一个是一板一眼大正义使者,太传神了。
由此衍生出来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在讨论“粤配”和“国配”谁比谁好的世纪大辩论,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
我想这个情况和《疯狂动物城》很相似,粤语里面有很多谐音梗和一语相关,包括很多地道俚语,也就只有从小说粤语的人才get得到。
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也就失真了。不管那个配音演员多出色,这不是能力问题,是语境语境问题。
可偏偏很多不懂粤语的朋友,光从配音的情绪、语气、节奏,得出国配比粤配好的结论,肯定有失公允的。
你必须两种语言都很熟练,才可以公道地做这样的对比。
正如智驾VS人驾,智能车VS传统车,只懂其中一样,难免拉偏架的。
人驾/传统车阵营的车评人,大部份意识到自己要学习智驾/智能车。反过来就未必了。这就是当下很多结论很分裂的核心原因:你把粤语当鸟语,又怎能真正领略粤语的精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