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陈长捷被特赦后,周恩来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表示希望可以回到上海和妻子团聚。不料,10年后,陈长捷在上海自杀,享年76岁。再十年后,上海市委为陈长捷举办了追悼会,骨灰被安置于上海革命公墓,也算有始有终了。 陈长捷1892年出生在福建闽侯普通家庭,早年生活不算富裕。他先在福州师范学堂念书,基础打牢后,1916年考进保定军校第七期步兵科。那时候军校管得严,他跟着同学操练基本功,毕业后1919年投身阎锡山部队,从基层排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营长。那些年,他在晋绥军巡逻山路,负责小规模行动,积累了实战经验。抗日战争打响,他率部加入南口战役,指挥士兵在华北阵地周旋日军。接着平型关一战,他调整部队火力,配合主力打退敌进攻。那段时期,他升为第七十二师师长,部队合编进预备第一军,1940年又当上军长,在代县等地集结待命。战事频繁,他带队执行多次阻击任务,华北战场上留下了他的身影。 抗战胜利后,陈长捷转投傅作义部队,两人早年保定军校就认识,傅作义帮他不少。傅作义升迁快,陈长捷跟在身边,1947年傅推荐他任天津警备司令。那时国民党内部分歧大,陈长捷负责天津军政,督建防御工事,加固城墙,调集物资备战。1948年11月,他兼任城防司令,掌控13万士兵。傅作义坐镇北平,天津成门户,陈长捷接到命令死守阵地。他加强巡逻,检查装备,确保部队就位。国民党形势急转直下,解放军逼近华北,他多次发电报求援,傅作义总回话说援军在路上。陈长捷信了,继续布置街垒和炮位,士兵们日夜值班。天津战役打响前夕,他拒绝劝降,坚持阵地。1月14日总攻开始,战斗只持续29小时,解放军突破防线,他被俘时手里还握着电话,等着那没来的援军。 被俘后,陈长捷作为战犯关进功德林监狱。刚进去他话少,冷着脸不跟人多接触。管理人员安排检讨,他坐下写材料,字写得工整。劳动改造是日常,他挑重活干,扛工具下地,跟杜聿明他们一起插秧浇水。干活时他不抱怨,汗流浃背后擦把脸继续。监狱里他表现积极,参加学习,写心得。傅作义的事让他窝火,1957年傅来访,他隔着栅栏冲上去吼,气得拳头紧捏,说这辈子不饶。那次见面后,他转过身坐墙角,情绪久久平复不了。天津战役细节传开,傅作义已在北平谈判,他觉得上了当,13万士兵成炮灰。监狱管理人员回忆,他一想傅作义就控制不住,但总体改造顺利。1959年秋,特赦风声传到,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望了望。国庆十周年,毛泽东签的特赦令下来,第一批名单里有他。大会上听到名字,他眼泪掉下来,嘴里念着感谢共产党的话。出狱那天,他收拾简单行李,工作人员通知周恩来要见他。 特赦后,周恩来请陈长捷吃饭,桌上热茶小菜摆着。周恩来问他自由了有什么打算,他说想回上海跟妻子团聚。周恩来点头,提起傅作义的事。原来1949年北平解放,傅作义就为他求情,向毛泽东说两人是生死兄弟,希望宽大。那时条件不成熟,没办成。1956年大会上,傅作义又提,说自己也算战犯,只差一步看清形势。周恩来讲这些细节,陈长捷听完眼泪直流,擦了擦脸,说早知道就不会恨那么深。周恩来安慰他几句,他站起来抱拳鞠躬。傅作义多次求情,加上陈长捷监狱表现好,才进第一批名单。就算没傅求情,他的改造记录也够格。陈长捷出狱手续办完,坐火车南下上海。妻子在站台接他,两人抱在一起,泪水打湿衣服。从那以后,他安顿在上海小寓所,早起煮粥分着吃。下午去文史馆工作,握笔记红军长征和解放战争史料,墨水洇开纸面。妻子在一边缝衣服,抬头看他。晚上他们沿黄浦江散步,脚步慢吞吞。日子就这样过,他头发白了,背有点驼,妻子也拄杖走路。 陈长捷在文史馆干得认真,写了不少珍贵资料,记录抗日和内战片段。那些材料基于亲身经历,细节准,帮后人了解历史。他没再提旧怨,专心改造自己。上海生活平静,他偶尔跟老战友通信,谈改造心得。1968年4月7日,他选择自杀,结束生命。那年他76岁,寓所里安静下来,只剩钟表走。家属处理后事,骨灰暂存。为什么自杀,资料没细说,但时代背景复杂,他晚年身体和心情都扛不住。十年过去,1979年上海市委办追悼会,在龙华革命公墓。礼堂里摆骨灰盒,遗像挂着,领导宣读悼词,强调他抗日有功,改造积极。出席者肃立默哀,花圈环绕。仪式后,骨灰安放公墓,墓碑刻姓名生卒。公墓选安静位置,邻近其他历史人物。家属洒土入坑,工匠擦拭碑面。从天津被俘到上海安葬,这一生算画圆。市委通过追悼恢复他名誉,文件发下去。
1959年陈长捷被特赦后,周恩来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表示希望可以回到上海和妻子团聚
小史论过去
2025-10-06 20:13:2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