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习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事实是,他们根本不懂,这正是咱空军会用兵,日常拦飞机,拼的不是谁更先进,而是谁能天天飞、在天上熬得住,歼11偏偏把这两样做到了头。 咱得先说说,歼-11的底子,它可不是啥“落后货”。1998年首飞的歼-11A,确实是照着俄罗斯苏-27组装的,但没几年中国军工就把这架飞机“吃透”了,到歼-11B的时候,早就改得连亲妈(苏霍伊设计局)都快认不出来了。 最关键的是发动机,原来苏-27用的AL-31F发动机,寿命才900小时,推力12.5吨,还老出毛病;歼-11B直接换上了,国产涡扇-10“太行”发动机,寿命一下提到1500小时,推力涨到13.2吨,连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都能一键启动,在东北边境巡逻时,比俄制发动机靠谱多了。 还有航电系统,苏-27那套N001雷达跟块大砖头似的,探测距离才120公里,锁定目标还得飞行员手动调参数;歼-11B装的1493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直接干到300公里,能同时盯着20个目标,还能指挥6枚导弹一起开火,连美国的E-3预警机,都得躲着它的探测范围走。 后来的歼-11BG更狠,直接把有源相控阵雷达塞了进去,这种雷达啥概念?就像给战机装了个“电子透视眼”,哪怕对方是隐身战机,只要有一点电磁信号泄露,就能被它抓着。 武器系统也跟着升级,原来歼-11A只能挂俄制R-27导弹,射程才80公里;现在的歼-11BG能挂霹雳-15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还能挂鹰击-91反辐射导弹,专打美军的雷达站和预警机,甚至能挂KL700B电子战吊舱,飞过去就能干扰对方的通讯和雷达,一架飞机就能干空战、反雷达、电子压制三件事,活脱脱一个“空中多面手”。 再说为啥不用歼-20、歼-16。不是咱没有,是真没必要跟美军玩“奢侈品对决”。歼-20单机造价1.1亿美元,飞一小时的成本能买辆宝马,每次落地后,地勤师傅擦一次机身,都得用专用清洁剂,跟伺候祖宗似的。 歼-16也不便宜,飞一小时成本差不多8万美元,维护周期比歼-11短一半。可歼-11呢?飞一小时才1.8万美元,相当于歼-20的零头,维护起来也简单,地勤师傅拿着普通工具就能检修,换个发动机比歼-16快40%,就算在野外机场,搭个临时棚子也能保养,耐造程度跟农村的拖拉机有一拼。 更重要的是数量够多。从1998年到现在,歼-11系列前前后后造了400多架,现在还在服役的有200来架,占中国空军1900架战斗机的五分之一还多。美军每次来的P-8A反潜机,飞一趟南海要烧掉120万美元,咱派两架歼-11陪着它绕圈,就算飞6小时,成本也才21.6万美元,跟美军比起来,简直是用“五菱宏光”的油费对抗“劳斯莱斯”的消耗,怎么算都是稳赚不赔。 而且歼-11能挂三个副油箱,再加上空中加油,续航时间能从1.5小时延长到6小时,美军机从冲绳起飞,刚到南海北部,歼-11就已经在天上等着了,能一路陪着它飞到黄岩岛,再目送它返航,全程不落地都没问题,就这么耗着,美军机组人员都熬得眼冒金星,歼-11的飞行员换班接着来,根本耗不过。 别以为日常拦截是件轻松活儿,拼的就是谁能“熬”。美军现在在亚太的侦察机,每天至少出动3架次,有时候甚至5架,要是全用歼-20、歼-16去应对,不出一个月,维护成本就能把空军的预算花掉一大块。但用歼-11就不一样了,200多架飞机轮着值班,每天保证8架在天上待命,不管美军从哪个方向来,都能第一时间接上。 再后来,老美又派F-22A过来,可F-22A的航程短,从关岛飞过来得中途加油三次,还没到南海就耗掉一半油,根本没法跟歼-11长时间对峙。最后美军自己也没辙了,只能把F-15EX派过来。这款飞机跟歼-11一样,都是非隐身战机,成本也不低,飞一小时2.9万美元,结果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之前还喊着“隐身战机统治天空”,现在为了跟歼-11耗,只能用同款机型应对。 其实咱心里门儿清,歼-20、歼-16是用来干嘛的。歼-20是“撒手锏”,用来对付美军的隐身战机和航母编队,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轻易出动;歼-16是“攻坚手”,负责对地攻击和远程精确打击,日常拦截这种“体力活”,真没必要让它们上。而歼-11就是咱空军的“老黄牛”,耐用、便宜、数量多,专门干这种天天上天、跟美军耗时间的活儿。 最后,大家觉得,歼-11这种“以柔克刚”的操作,是不是比一味追求先进机型更妙? 参考资料:凤凰网
俄罗斯给中国最大的帮助是什么?让西方严重误判中国军工实力,西方一直认为中国是苏式
【8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