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上空立即关闭,所有飞机不许起飞降落,因为雷达里出现一串气球,凌晨的航班被赶去拉脱维亚和波兰,哥本哈根飞来的一架干脆掉头回家。 最近欧洲就像被下了 “空中诅咒”,从北到南全在闹惊魂。9 月底丹麦哥本哈根机场,不明无人机天天来 “打卡”,最多一天窜出 7 架,专挑雷达盲区飞。 机场被逼得关了近 4 小时,23 个航班要么延误要么转降,游客拖着行李在机场骂街,丹麦旅游局一算账,光极光旺季的损失就超 2000 万欧元。 紧接着 10 月 2 日,德国慕尼黑机场也中了招。晚上 10 点多,3 架无人机在机场上空绕圈飞,高度卡在 300 到 500 米 — 刚好是客机起降的 “生死线”,也是雷达监测的 “死角”。 机场一咬牙关了近 7 小时,17 趟航班直接取消,15 趟只能往斯图加特、维也纳等周边机场飞,上千吨货物堆在货运区,物流老板急得直跳脚。 有意思的是,这些出事的机场,全是 “硬茬子”维尔纽斯机场离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边境才 80 公里,还是北约东翼的空中枢纽,一周前刚结束 “铁剑 - 2024” 军演,美军 101 空降师的人还没撤完。 哥本哈根机场旁边 150 公里就是北约波罗的海预警中心,无人机偏往这凑,简直是 “贴着鼻子挑衅”。慕尼黑机场更不用说,欧洲最大的航空货运枢纽之一,一半的中东欧货物都从这过,一停直接卡了整个物流链。 而且这些事还偏偏凑在 “敏感节点” 上,立陶宛气球事件当天,俄罗斯突然说要削减 20% 输德天然气,理由是 “管道设备坏了”。 巧的是,慕尼黑机场 30% 的航空煤油,都靠俄罗斯原油加工来的,这边空域刚乱,那边能源又卡脖子,德国航空业直接被架在火上烤。 再往深了看,欧洲这波 “空中惊魂”,其实是把 “安全焦虑” 全露出来了。立陶宛早就花大价钱在边境装了 “电子屏障”,雷达、无人机干扰器一应俱全,结果 13 个气球还是溜了进来; 丹麦被逼得下了全国无人机禁飞令,德国赶紧往机场装 “反无人机激光炮”,可越折腾越显得慌 — 毕竟连基本的空域防护都搞不定,北约的 “东翼防线” 不就成了笑话? 最微妙的是美欧的 “心口不一”。美国驻立陶宛大使第一时间跳出来喊“肯定是俄罗斯或白俄罗斯干的!快跟我们共享情报!” 而立陶宛总统却含糊其辞:“没证据,别瞎猜。” 为啥?欧洲心里清楚:真把这事赖给俄罗斯,激化了矛盾,最后挨打的还是自己。就像俄乌冲突里,欧洲跟着美国冲锋,结果能源涨上天,工业都快跑光了,这次可不想再当 “冤大头”。 现在的欧洲,是 “按下葫芦浮起瓢”。维尔纽斯机场一停,立陶宛的汽车零部件断了供,本土组装厂只能停工;哥本哈根机场乱了,北欧旅游业直接掉了一块肉;慕尼黑机场卡壳,整个中东欧的货运都慢了半拍。这些看似 “小打小闹” 的空中事件,其实正一点点啃着欧洲的经济底子。 谁也说不准下一个 “中招” 的会是哪个机场。但能肯定的是,欧洲要是再找不到办法破局,只会在 “安全恐慌” 里越陷越深 , 毕竟一边要防着天上的不明目标,一边要盯着俄罗斯的能源阀门,还要看美国的脸色,这样下去,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先乱了阵脚。
快报!快报!立陶宛突然宣布了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