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抢去的东西,应该要求必须归还,对我们犯下的罪行,必须无条件赔偿。

物规硬核 2025-10-06 01:44:10

日本侵略中国,抢去的东西,应该要求必须归还,对我们犯下的罪行,必须无条件赔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夏大地掀起的不仅是硝烟,更是对中华文明的系统性掠夺,故宫博物院档案里藏着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1933年至1945年间,至少186万件文物通过“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等机构被秘密运往日本。   这些被劫走的宝贝里,有商周青铜重器、唐代书帖真迹、宋代瓷器精品,还有明清宫廷典籍,每一件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南京城破时,日军在金陵大学图书馆放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三万册古籍瞬间化为灰烬,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硬生生切割下来,像块破布似的卷走,承德避暑山庄的清代宫廷文物,竟被装满300辆军用卡车直接拉走。   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文物在运输途中就已损毁,东京上野公园发现的青铜器碎片,至今仍在无声控诉着那段血泪史。   国际法早有明文规定,战争期间非法获取的文物必须归还原属国,1952年的《海牙公约》和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都像两把利剑悬在日本头上。   可日本政府倒好,长期拿“私人收藏”当挡箭牌,甚至在2012年把部分掠夺文物列为“重要文化财”,这哪是保护文物?分明是对受害国的二次伤害!   这些年,日本开始零星归还些文物,2011年,日本某美术馆还了从辽宁旅顺博物馆抢走的青铜器,2019年,东京拍卖行撤拍了疑似南京掠夺的古籍。   但这点动作哪够?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超千万件,日本占了大头,更气人的是,很多文物通过“合法化”手段流入拍卖市场,成了见不得光的黑产链。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打组合拳,法律上要完善国际追索机制,建跨国文物数据库共享信息,外交上得跟日本死磕,推动签双边返还协议。   社会上得发动群众,靠民间力量形成监督网,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得好,“文物回归不是争物权,是争文明的尊严!”     历史正义容不得半点妥协,文物回归更不是做买卖,日本侵华时抢走的哪是文物?分明是中华文明的基因链!这种伤害不会随着时间淡去,反而会在每次回忆中更清晰。   现在国际上讨论战争赔偿和文物返还,总说“证据不足”或“法律空白”,这恰恰提醒我们,得建个更完善的国际法律体系,让每件文物都有“数字身份证”,每次交易都留下区块链痕迹。   更重要的是,咱们得跳出“要赔偿、要归还”的简单逻辑,构建更深刻的文明对话,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活的精神载体。   当我们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寒食帖》真迹时,别光生气,得想想怎么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懂中华文明的生命力,真正的历史正义,不是让日本单方面道歉赔钱,而是通过文物回归实现文明互鉴,让被抢走的文物重新成为连接中日两国的文化纽带。   这既需要坚守原则,又得开拓创新,在历史记忆和现实政治间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想。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