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美之间谁都不得罪,左右逢源?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夫鲁近期给出了一个新奇的答

胡锡进 2025-10-06 01:25:56

如何在中美之间谁都不得罪,左右逢源?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夫鲁近期给出了一个新奇的答复。他对《南华早报》说:我们的企业和工厂要想生存,就必须建立“两个厨房”。南华解释,“两个厨房”的寓意是,企业现在必须同时满足美国和中国的需求以及两国日益不同的规则。

扎夫鲁称,现在出口商面临的艰难选择不仅是商业上的,更是地缘政治上的。这里具体是指,对许多制造商来说,最紧迫的问题突然变成了生存问题:在哪里建厂、生产什么产品,以及至关重要的是,向谁销售产品?他说,华盛顿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其重要的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供应链与中国的供应链纠缠不清。

他补充说,“美国不会阻止你与中国进行贸易,这一点他们非常清楚。但他们不想自己的技术受到损害。”他认为中国现在也有同样的感受。

因此扎夫鲁预测,“两个厨房”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将成为现实”,美中双方都坚持要让自己的战略产业彼此分隔开,这意味着必须拆解原本密不可分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在谈到马来西亚的产品同时进入美国和中国市场时,扎夫鲁说道,“当我们扩大规模时,我们必须同时参与两个市场,两条供应链。我们别无选择。”

扎夫鲁的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番话的背景是在特朗普发动全球贸易战以来,分析人士一致认为美国的真正目标是中国,经济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东南亚国家尤其感受到了寒意,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供应链重组与关税的冲击中受到巨大影响。比如特朗普对进口家具征收的25%关税,受到冲击最大的是越南。而过去几十年,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一直依赖于向中美同时出口商品。

在过去,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虽然表态“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东南亚国家的政策选择有对强者进行灵活追随的战略偏好。所以虽然它们一直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密切,却一度有意和中国保持距离,因为当时中美实力差距较大,且华盛顿也是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安全上很多国家也依赖美国。有的国家还因为和中国有南海争端,对中国崛起存有地缘政治上的警惕,美国时不时炒作一下“中国威胁论”,东南亚国家对发表亲华言论很小心。

那种情况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中国的不断强大形成了新的塑造力,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的态度越来越坚定,而且平衡的基点开始从原来的位置朝着中国移动。

如今“两个厨房”理论被马来西亚官方正式说出来,可以看成上述进展的一个节点和总结。它清楚显示了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维持中立与平衡立场的公开化,理论化,暗示不会受美国的压力而打破自己的立场,远离中国,它们决心寻求一个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并缓冲华盛顿压力的方式。

《南华早报》分析,中国在建立以亚洲为中心的供应链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东南亚跟着受益。马来西亚当前正在寻求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而美国重点打压中国的芯片领域是马来西亚的关注焦点。马来西亚供应着全球约13%先进芯片的测试和封装,并渴望进军利润更丰厚的晶圆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但华盛顿不允许马来西亚深化与中国科技领域的联系。

两相权衡美国的霸权思维与中国的互利共赢路线,很多东南亚国家在以各自的方式做出了选择。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扎卡里亚这样描述中美之间的科技与贸易竞争:“中国已在多个领域确立了绝对领先地位……这些技术成为了地缘政治杠杆。”

他写道,“尽管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无与伦比的领先优势……但这并非一个确切的目标,而且赢得这场竞赛究竟意味着什么也尚不清楚。而中国强调在现有发展水平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战略确保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带来真正的经济转型和回报,提高生产力,并将新技术融入日常生活。这种策略可能使中国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标准,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渴望获得廉价、可定制的工具。再加上华为在6G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技术界面很可能将是中国的而不是美国的。

中国几乎是所有东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对扎卡里亚的这番话,东南亚国家肯定感触更深。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与中国供应链形成深度交织,东南亚的发展与中国崛起已经几乎融为一体,中国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向东南亚蔓延得最快,如此强大的联系决非美国用芯片这样的零星高技术和具体投资项目可以切断搅乱的,也非美国之前拴东南亚的安全绳索能够复制新时期捆绑利益的。

老胡认为,东南亚能够以“两个厨房”应对中美各自的需求和规则已经很不错了,华盛顿烧高香吧,如果华盛顿真的逼东南亚只允许留“一个厨房”,那么那个“厨房”究竟为中国还是美国服务,恐怕还很难说。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胡锡进

胡锡进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