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破嘴,不如做一次。日本年年跪拜靖国,中国为何不反其道而行?塑战犯为跪像,如秦桧之类,立于抗战纪念馆前,供世人怒骂痛斥、鞭尸示警,狠狠碾碎那残存的军国毒瘤,这样的“以牙还牙",难道不值一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的靖国神社,把甲级战犯、美化侵略者当成“英灵”,站在那里供人膜拜,每年都有大把人去朝拜。 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对过去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还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种“战争荣光”的文化氛围。 面对这种行为,中国一直强调历史教育,但我们的方法太软,太抽象,更多停留在书本和口号上。 你跟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说了再多血淋淋的数字,孩子们也很难有直观感受。新闻报道、纪录片、官方通稿,大家看一看就过去了,真正的震撼力很有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也用一种直观、具象的方式,把历史罪行呈现出来? 我看到有些人提议,把日本甲级战犯塑成跪像,甚至把国内叛徒、卖国者像秦桧那样,立在抗战纪念馆前,供世人怒骂痛斥。 这不是为了报复,更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以实际行动告诉公众,历史不能被忘记,罪行必须被记住。 跪像一立,形象直观,任何人走过去一看,立刻就知道这是谁,干过什么事。比起文字,更有震慑力,也更具教育意义。 想象一下,秦桧跪在那里,公众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侵略者的跪像摆出来,让每个人都明白历史残酷的本质。孩子们经过的时候,不只是听到一堆抽象概念,而是看到一种强烈的视觉教育。 成年人走过去,也会深刻感受到,战争不是故事,背后的残酷和背叛,是每一代人都不能忽视的警示。这样做,不是鼓励仇恨,而是让历史教育变得真实,让正义传递更有力。 很多人会说,这样做太激进,会不会刺激外交关系,或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当然会引发争议,但历史本身就是有争议的。 日本之所以敢年年跪拜甲级战犯,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回应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不够具象,不够让人震撼。 你讲道理他们听不懂,因为他们只在意利益和形象;你做出行动,他们就必须面对。历史教育,不是只停留在课堂,而是要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感受到记忆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但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一种文化教育方式。日本用神社塑造战争荣光,我们也可以用跪像告诉世界,谁是侵略者,谁是叛徒,谁是应该被历史钉死的人。 用行动取代口头谴责,用具象呈现代替抽象概念。让公众情感和认知同时被触动,历史的警示才会真正落到每个人心上。 再看国内的教育体系,历史课讲的更多是知识点,纪念馆里的展品也多是文献、文字和照片。大家看完一眼就走了,记不住,也感受不到那种强烈的历史震撼力。 相比之下,一座跪像,一眼就能让人明白,这是历史的警示,是道德的底线,是国家的尊严。这样的教育,比任何书本都直接,比任何口号都有效。 有人会觉得,这种方法有点“报复色彩”,甚至有点激进。但实际上,这是对历史的正义回应,是对未来的警示。日本美化战犯,我们沉默或模糊处理,只会让历史被曲解,让侵略的阴影延续。 跪像,是文化教育的创新手段,让愤怒有出口,让记忆有形状,让警示更直观。真正的教育,不只是讲道理,更是让人切身体会到道理的重量。 所以,历史不是用嘴说出来的,也不是靠文件、口号、新闻就能完全教育公众的。真正的教育,是做出来的,是直观的,是让人走过去就能明白是非对错。说破嘴,不如做一次。 秦桧跪像立起来,让每个人看到国家尊严和历史正义;侵略者跪像摆出来,让所有人明白战争的残酷和责任的边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牙还牙”,既不放弃教育功能,也让正义落地生根。 历史不能忘,正义不能停。面对靖国神社的每一次跪拜,不只是口头谴责就够了,也不是冷处理就能解决的。 用行动,让历史在公共空间可见、可感、可思考,这是对先烈最实际的纪念,也是对未来最有效的警示。 说破嘴,不如做一次,行动才是最有力的回答。只有这样,历史才不会被曲解,正义才会真正传递下去。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4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