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中美通商航海条约》也是平等的很啊,作为现在中美关系的基石挺好的~ 不得不说,中美通商航海条约充分显示了,只有国家强大才是王道,以前看这东西一点也不平等,现在看简直平等的不要不要的~ 其实新中国只有展拓香港专条履行至1997年,还有中葡草约及北洋政府签订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规定葡萄牙对澳门的管辖权,其他的不平等条约要么之前就已经作废,要么是另一国改朝换代自然放弃,要么后续被苏联和俄罗斯已经默认。 南京条约,随着解放军解放五口,除了香港岛外,什么五口通商,公行制度自然作废,当然那时英国影响力也不行了,等到中国收回海关,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也没用了,其他后续条约有关内容同理。 北京条约,解放军解放北平后,公使常驻北京等特权自动取消,除去占领九龙外,其他等于已经作废。 关于俄国占领中国领土和庚子赔款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早在1924年北洋政府已经与苏联签订中苏协定,确定放弃了沙俄庚款余额,但其他要求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外蒙古最终还是独立,直到1991年和2004年中国和苏联及俄罗斯签订的边界协定,最终确认中国失去外东北和外西北,但也收回黑瞎子岛的一部分和阿巴该图洲渚,也算是把中俄边界彻底确定下来。 马关条约,辽东半岛随着三国干涉还辽被清政府花3000万白银赎回,1943年开罗宣言的发布标志日本强占中国所有地区(包括成立满洲国)最终非法,再随着二战结束,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台澎历经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终于再次回到中国手中。 辛丑条约,唯一一个只赔款未割地,但是规定了很多特权的的主要条约。 首先清政府已经全部偿付了西葡瑞挪等受害国要求的小额赔款。 美国于1909年将浮溢部分的本利退还,充作留学生留美学习教育基金,又于1911-1924年将全部庚款退回,但要求北洋政府用作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至此美国首先放弃庚款。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停止对德国赔款,一战结束后根据1919年《凡尔赛和约》,北洋政府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另外如上1924年苏联放弃沙俄的庚款余额,至此中国同时解决赔款比例最大的两国(俄、德)。 1925年,英国国会通过议案,放弃后续的庚款,同年,法国、比利时与北洋政府订立协定退还剩余庚款用于教育事业。 1926年荷兰也退还剩余庚款,指定中国用于用于水利事业65%和文化事业35%。 1933年,意大利和国民政府也订立协定,退还剩余庚款。 而对日本,虽然也宣布退回庚款,但是中国完全对日庚款没有自主权,且一直也支付庚款,这些庚款大多带着“对华文化事业”的幌子行扩张军备和文化侵略为实。直到1939年因侵华战争正式化,国民政府单方停止偿付对日赔款,然而基本上已经接近最初日本应得的赔款总额了,至此庚子赔款彻底告结束。 据统计,中国累计支付庚子赔款本息总额约6.52亿海关两,扣除美英等国收到后退还的赔款约0.76亿海关两,中国最终实际支付赔款约5.76亿海关两,占赔款本息总数9.8亿两的58%。而也离要求的39年还清仅差了1年而已。 辛丑条约其余条款 1、对德国公使道歉并建立的克林德碑随着中国在一战作为战胜国之一于1918年被拆除,后续责令战败的德国将石料改运到中山公园建起新的“公理战胜坊”,以纪念一战胜利。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为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功绩,将此牌坊更名为“保卫和平坊”。 2、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后续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前身。 3、东交民巷使馆区,随着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各国大使迁往南京,北京仍驻留公使。1950年1月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收回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其建筑全部征用。东交民巷使馆区历史告结束,这算是一条新中国后不久的事情。 而有关香港和澳门问题得益于两部《联合声明》的签署得到解决,瓦罕走廊的问题也在1963年中阿边界条约得到确认。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14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