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某互联网公司行政部员工林薇(化名)拿着肺癌诊断书和医院开具的6

流浪的西施菜菜 2025-10-05 16:19:01

2025年10月,某互联网公司行政部员工林薇(化名)拿着肺癌诊断书和医院开具的60天病假单,在会议室向部门总监陈明(化名)说明情况时,从未想过会得到这样的回应——“以后谁请假超过15天,直接辞职走人,公司不养闲人”。这句当着三位同事面说出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锤子,击碎了林薇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也让在场所有人陷入沉默。这场因重病请假引发的职场冲突,不仅暴露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更撕开了职场人情与制度之间的撕裂口。 一、一场没有温度的“病假沟通” 事情发生在周三下午的部门例行沟通会后,林薇特意等到同事陆续离开,才鼓起勇气单独留下,将诊断书和病假单递到陈明面前。“总监,医生说我需要先做两个周期的化疗,后续还要观察,所以得请两个月假,工作我已经整理成文档,交接给了小周。”林薇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化疗前的身体不适让她脸色苍白,说话时甚至需要刻意稳住气息。 起初,陈明只是随意扫了眼诊断书,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沉默了约半分钟后,突然提高了音量:“60天?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行政部本来人手就紧,你一走,小周一个人能扛住?”此时,刚走出会议室的三名同事听到声音又折返回来,站在门口犹豫着是否要离开。 没等林薇解释,陈明便当着门口同事的面继续说道:“不是我说你,现在年轻人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请假还敢请这么久。我把话放这,以后不管是谁,请假超过15天,直接辞职,公司养不起闲人,也没义务等谁回来。”这句话说完,林薇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攥着病假单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却不知该如何反驳——诊断书上“肺癌”两个字像沉重的烙印,让她连争辩的力气都被抽走。 在场的同事小周后来回忆:“当时总监的语气特别冲,完全没考虑林薇还在生病,我们站在门口都觉得尴尬又心疼。林薇平时工作特别拼,去年疫情期间还主动加班整理防疫物资,怎么也没想到会被这么对待。”这场本应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最终变成了一场公开的“职场羞辱”,而更让林薇寒心的是,陈明自始至终没有询问过她的病情,只关心请假对工作的影响。 二、“15天请假红线”背后的权益失衡 事后,林薇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意识到,陈明口中的“15天请假红线”不仅不合情理,更涉嫌违反劳动法规。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医疗期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医疗期为六个月。林薇在该公司已工作四年,按规定享有三个月医疗期,60天病假完全在合法范围内,而陈明“超过15天就辞职”的说法,明显侵犯了她的合法医疗权益。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种“漠视劳动者权益”的管理方式并非个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会通过口头规定、内部制度等方式压缩员工病假、产假等合法权益。某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透露:“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存在‘员工是工具’的错误认知,认为请假就是‘浪费资源’,尤其对重病员工,会通过冷暴力、调岗、降薪等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以此规避法律责任。” 林薇的遭遇传开后,公司内部不少员工表达了不满。“之前有同事怀孕请产检假,总监就阴阳怪气说‘怎么总请假’,现在对重病同事更是直接放狠话,这样的管理方式太让人没有归属感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同事表示。而陈明在面对质疑时,却以“公司需要正常运转”为由辩解,称“15天请假红线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否则人人都长时间请假,公司还怎么运营”,完全忽视了“员工健康是企业发展基础”的基本逻辑。

0 阅读:1
流浪的西施菜菜

流浪的西施菜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