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养好抽动症孩子,家长一定要“逼他”做4件事! 说真的,养抽动症孩子,很难。

灵松谈育儿 2025-10-05 13:47:55

想要养好抽动症孩子,家长一定要“逼他”做4件事! 说真的,养抽动症孩子,很难。 不自主的眨眼、清嗓子、耸肩,甚至肢体抽动,反复出现却难以控制;情绪容易紧张、焦虑,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抽动加重;还可能因为异样的表现,在学校被同学议论,慢慢变得自卑、不愿社交…… 孟老必须说一句:想要帮孩子少受抽动困扰、自信成长,光靠心疼妥协、顺其自然远远不够,有些事,反而得逼一逼。 1 逼他学会接纳抽动 很多抽动症孩子会因为在意他人眼光,拼命压抑抽动:上课想眨眼却强忍着,结果下课后抽动更剧烈;和同学玩时突然出现肢体抽动,立刻躲起来不愿再参与。 越压抑、越焦虑,抽动反而越频繁,形成压抑-加重-更自卑的恶性循环。 你要做的,不是和孩子一起对抗抽动,而是逼他学会接纳。当孩子因频繁清嗓子而烦躁时,不要说:别清了,别人会笑话。而是轻声说:妈妈知道你控制不住,这不是你的错,我们试着接受它,它会慢慢变温和的。 接纳不是放任,而是帮孩子放下心理负担,避免因过度关注抽动而加重症状。 2 逼他建立规律作息 抽动症孩子的抽动频率,很容易被生活节奏打乱:熬夜后抽动加重、饮食不规律时容易烦躁、突然改变行程会让他们紧张不安。 如果家长总因心疼孩子而将就——今天晚睡一会儿、明天多吃点零食,孩子的神经调节会更不稳定,抽动也更容易反复。 你要逼他养成固定的生活节奏,帮神经找到稳定感。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三餐定时定量,尽量避开咖啡、浓茶、辛辣刺激的食物;上学、写作业、玩耍的时间大致固定,提前和孩子沟通行程,不突然改变计划。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抗拒被约束,但坚持下来,规律的作息会像稳定器一样,帮他减少因神经紊乱引发的抽动,也能让他更有安全感。 3 逼他主动社交 不少抽动症孩子会因为害怕被嘲笑,主动躲着社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和同学说话、甚至不想去学校。家长心疼孩子,可能会顺着说不想去就不去。 可越逃避,孩子越容易自卑,社交能力也会慢慢退化,反而更难适应集体生活。你要逼他迈出社交的小步子,同时给足支持。 比如,先从“和熟悉的邻居小朋友玩10分钟”开始,提前告诉孩子:如果玩的时候不舒服,我们可以先回家,但试着和他说一句话好不好?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议论,不要说“别理他们”,而是帮他回应:我有时候会这样,这是我的小特点,不影响我们做朋友呀。 逼他社交不是强迫,而是帮他打破自卑的壳,让他知道即使有抽动,也能拥有好朋友。 4 逼他学会调节情绪 抽动症和情绪就像孪生兄弟:孩子一紧张,眨眼、耸肩就变频繁;一焦虑,甚至会出现新的抽动动作。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情绪不好,会立刻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你别生气,想要什么都给你。可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调节情绪的能力,下次遇到一点小事,还是会用焦虑、哭闹来应对,进而加重抽动。 你要逼他面对情绪,同时教他调节的方法。比如,当孩子因为作业多而烦躁、抽动加重时,不要说别写了,而是说:我们先停下来,一起做3次深呼吸,再把作业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做完一段就休息5分钟。 当孩子因为被同学关注而紧张时,教他说:我现在有点不舒服,等我缓一缓就好。让他知道,焦虑不可怕,只要找到方法,就能慢慢控制它,而不是被情绪和抽动 绑架。 写在最后: 抽动症孩子不是问题儿童,他们只是需要更特别的理解和引导。 你不逼一逼,他可能会一直困在对抽动的恐惧、对社交的逃避里;你逼得对,他会慢慢学会接纳自己、稳住状态、主动社交、调节情绪,自信地生活。

0 阅读:1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