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统宣布! 10月4日巴基斯坦总统宣布,将选派2名公民前往我国接受航天员培训,时间为1年。这2名航天员将于2026年进入我国空间站,执行为期1年的太空任务。 这可不是第一次给巴铁 “递装备” 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巴就开始在航天领域搭伙干事,2011 年咱们用长征三号乙火箭送上去的 PakSAT-1R 卫星,就是东方红四号平台改的,带着 30 路转发器,能覆盖南亚、中东一大片地方,直接帮巴基斯坦把 100 多套电视信号扛了起来,还解决了偏远地区的宽带和移动通讯问题。 要知道在这之前,巴基斯坦得花钱租美国卫星,不仅花外汇,通信安全还捏在别人手里,这颗卫星一上天,直接帮他们省了大笔开支,还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连 SUPARCO 都预测后续能撑起四五百万的卫星电视用户,这合作力度可不是一般国家能享受到的。 到了 2025 年初,长征二号丁火箭又把巴基斯坦的 PRSC-EO1 遥感卫星送进轨道,这颗卫星能拍高清影像,帮巴方搞土地测绘、农业评估,连自然灾害监测都能用,等于给他们装了个 “太空眼睛”,这种从通信到遥感的全链条支持,在国际上都少见。 再说说这次的航天员培训,1 年时间看着比咱们自己航天员 4 到 5 年的培训周期短不少,但千万别以为是 “速成班”。我国航天员培训要过八大类上百个科目,分基础、专业、模拟、强化四个阶段,光手控交会对接就得练 1500 次以上,还得应对 40 多个可能的故障。 巴基斯坦这两位虽然不用从零学起,但核心科目一个都少不了,毕竟要在太空待 1 年,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而且我国航天部门肯定会针对性调整课程,毕竟他们是要去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得先把 “太空家园” 的操作逻辑摸透,从环控生保系统的使用到实验设备的操作,每一项都得练到肌肉记忆,不然在微重力环境下出点岔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能让外国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驻留 1 年,最关键的还是咱们有拿得出手的硬技术,核心就是那个再生式环控生保系统。 以前神舟五号的时候,航天员只能待 21 小时,吃喝拉撒全靠地面带的物资,现在不一样了,这个系统能把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挥发的水汽甚至尿液都收回来,还原成氧气和可饮用的水。 数据摆在那,氧气能 100% 再生,水资源再生率达到 80%,光运行一年就转化了 2600 多公斤水,省了将近一半的货运飞船上行重量,每年能少运 6 吨物资上去。 国际空间站每年环控系统故障平均 22 起,咱们的系统运行这么久没掉过链子,连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都说,天上最常联系的就是地面的环控专家,有这技术兜底,才敢接下 1 年的长期驻留任务。 要是换了没有这套系统的国家,就算想邀请别人来,也撑不起这么久的太空生活,毕竟总不能天天发射货运飞船送水送氧气,成本高得吓人。 对巴基斯坦来说,这事儿更是天大的实惠。以前他们连自己的通信卫星都得靠租,现在能派人进空间站,等于直接接触到顶尖的载人航天技术。 这两位航天员回去之后,就能成为巴基斯坦航天领域的 “种子选手”,帮他们搭建自己的航天员培养体系,以后不管是搞太空实验还是发展航天产业,都有了技术底子。 就像当年 PakSAT-1R 卫星不仅解决了通信问题,还带动了巴基斯坦的卫星应用、地面设备等产业链发展,这次的航天员合作只会更进一步,帮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而且能在别国空间站驻留 1 年,这在国际上也是身份的象征,说明巴基斯坦的航天实力得到了我国的认可,这比单纯买几颗卫星的意义大多了。 从我国这边看,这也是空间站开放合作的最好示范。咱们的空间站从设计之初就想着接纳国际伙伴,巴基斯坦作为合作最久的 “老伙计”,自然能优先享受成果。这既不是什么 “技术输出噱头”,也不是短期的外交姿态,而是几十年合作积累的必然结果。 想想看,要是没有之前卫星项目的互相磨合,没有技术上的反复验证,怎么可能放心让外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待一整年。 这种合作模式比单纯卖设备高级多了,既展示了我国的航天实力,又巩固了中巴关系,还能给其他想合作的国家做个榜样,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这 2 名航天员的培训和太空任务,看着是件新鲜事,实则是中巴航天合作从 “送卫星上天” 到 “带人上太空” 的升级,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的硬支撑,是两国几十年的信任基础,更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合作的典范,不是随便哪个国家想插一脚就能成的。
就在!刚刚巴基斯坦突然宣布了10月4号,巴基斯坦官方宣布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巴
【24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