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看见一群国民党起义军官正在黄河边搬石头、夯堤土,毛

地缘历史 2025-10-05 09:47:31

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看见一群国民党起义军官正在黄河边搬石头、夯堤土,毛主席忽然停下脚步,盯着一个满脸泥灰的军官,愣了几秒,忽然喊了一声:“毕营长!”   1952年10月底,黄河治水工程正干得热火朝天。   毛主席这次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从济南一路南下,亲自来看一眼黄河水情。   那时候黄河每年泛滥,沿线百姓苦得不行。   毛主席一边走一边问,走到河南开封柳园口时,天刚蒙蒙亮,泥地里一群人已经干起来了。   有个身影特别扎眼,穿着旧军服,袖口挽得高高的,肩上扛着铁锹,正带着一帮民兵压堤土。   毛主席看了他几眼,忽然快步走过去,脸上带着一种很罕见的激动,喊出那句:“毕营长!”   那人一愣,转头看了看,赶紧放下铁锹,站直了身子,敬了个礼:“报告主席,我是毕占云!”   二十年不见,两人眼睛都红了。   可这事儿要说清楚,还得从头讲。   毕占云是四川广安人,小时候穷得叮当响,父母早亡,靠伯父伯母养大。   十几岁就给地主放牛、挑水,后来为了保命,参加了地方民团。   那时候华蓥山一带匪患严重,毕占云还跟土匪干过仗,差点把命丢了。   再后来,他参军进了川军,又辗转去了湘军,打过仗,当上了营长。   可问题来了,他虽然是国民党军官,但心思早就变了。   北伐那阵子,他身边有两个共产党员连长,他不但没举报,反而偷偷给人塞干粮,帮忙逃。   后来被调去围剿红军,看到村里贴的标语,“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心里咯噔一下。   再打仗时,他干脆让人“枪口朝天”,被部下喊成“不打红军的营长”。   1928年10月,湖南桂东。毕占云带着一百多号人,扔了国民党帽子,投奔井冈山。   他们是第一支整建制起义投诚红军的部队,毛主席记住了这个人,叫他“毕营长”。   后来呢?毕占云一路跟着红军打仗,打过闽西、守过苏区、走过长征,还跟着西路军西渡黄河。   1937年西路军失败,他孤身一人,从青海一路乞讨回到延安。   那段路,走了快半年,人瘦得皮包骨。   抗战时他做后勤,也上前线,后来还管过太岳军区、冀东、豫皖苏,都是硬仗。   打淮海、打渡江,他负责支前,喊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村里人说他比前线还猛。   可他自己从来不说这些。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2年黄河治理开始,他天天蹲在堤口,泥巴裤子一穿就是十几天,跟普通民兵一个样。   有人劝他:“毕司令,别下堤了。”他就说:“当年井冈山我带兵修路,现在修堤不也一样?”   这才有了那一幕。   毛主席那天本来是顺路看看,没想到在大堤上遇到老部下。   他当场就拉着毕占云的手,讲起井冈山的事。   说那时候粮都吃光了,是毕营长带人找到山里老乡,把米背回来了。   两人坐在堤边聊了一个多小时,旁边没人敢插话。   有人说,这是毛主席最动感情的一次视察。   这之后,毛主席明确表态:“黄河的事,要像打仗一样干!”   治水工程全面铺开,人民胜利渠也提上日程。   再说毕占云。1955年授衔,他是中将,拿了三个一级勋章。   可他从不摆谱。   1960年代,他还自己去村里讲课,教民兵打靶修枪,吃饭就一碗咸菜面。   1977年去世时,他的追悼会很简单,骨灰埋在八宝山,没有大排场。   他的一生,从牛童到将军,从国民党营长到红军参谋长。   一路走来,没什么豪言壮语,只有一身泥、一身汗和几十年的老实劲儿。   讲到底,毛主席那一声“毕营长”,不只是认人。   是认一个时代、认一段信念,也认一个从泥地里走出来、始终没改过本色的老兵。   这才是黄河边,最动人的一幕。 信息来源:《毕占云汤湖起义》 何小文 《靠乞讨走完长征路的毕占云》 杜先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