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48小时,法国就服软了!”法国海军特种兵扣押涉嫌隶属俄罗斯"影子舰队"的油轮,"博拉卡伊"号已经被释放。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3日,法国媒体报道称,被法国当局截停检查的俄罗斯"幽灵舰队"油轮”博拉卡伊"号,在当地时间10月3日夜间,重新启程前往苏伊士运河。 当地时间10月3日夜间,这艘244米长的油轮在比斯开湾拉罗谢尔附近海域重启航程,直奔苏伊士运河,而就在两天前,法国海军特种兵还气势汹汹地强行登船将其扣押。 被拘留的中国籍船长与大副也已重返船上,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扣船风波,以如此仓促的方式落幕。这场闹剧始于10月1日,法国当局高调宣布扣押“博拉卡伊”号,理由是该船隶属俄罗斯“影子舰队”。 这艘11万吨级的油轮从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发,载着印度购买的石油,原本计划驶向印度瓦迪纳尔港。法国当时摆出强硬姿态,那架势仿佛抓到了制裁俄罗斯的关键把柄。 可谁也没料到,短短48小时就画风突变,不仅船放了,人也送了回去,这般虎头蛇尾,实在让人看不懂。要弄明白法国的操作逻辑,得先看清“影子舰队”的本质。 这是俄罗斯为应对美西方制裁打造的“能源生命线”,由500多艘旧油轮组成,通过更换船名、伪装注册地、关闭追踪系统等方式隐藏行踪,甚至在公海混合原油混淆来源,以此维持石油出口。 美欧曾设下“石油限价令”,规定参与制裁的国家不得为高价俄油运输提供保险和金融服务,“影子舰队”很多油轮要么找非西方公司投保,要么干脆“裸奔”无保险,这或许给了法国“赌一把”的底气——以为抓了艘没保险的船,对方只能自认倒霉。 可法国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反制决心。“影子舰队”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2022至2024年俄石油出口收入逆势增长,靠的就是这支船队规避制裁。扣船触碰的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俄当局怎可能坐视不管? 外界普遍猜测,法国大概率是遭到了俄罗斯的私下“敲打”。这种敲打绝非空穴来风,看看伊朗的例子就知道,其船队被扣押后,革命卫队会直接在霍尔木兹海峡抓艘他国油轮“对等报复”,俄罗斯若效仿此法,法国航运业恐怕要吃大亏。 更关键的是,法国这次扣船本就师出无名。“博拉卡伊”号运输的是印度购买的石油,印度并非对俄制裁参与国,这笔交易完全符合国际规则。法国强行介入第三国贸易,本质上是想借制裁之名刷存在感,彰显自己在欧洲的“大国地位”。 可真扣了船才发现,自己根本扛不住后续压力:俄罗斯的反制威胁近在眼前,印度作为重要贸易伙伴也可能不满,国内航运业更是怕被牵连。权衡利弊之下,释放油轮成了唯一的退路,只是这“先跳后软”的操作,把“纸老虎”的底色暴露无遗。 这场风波还牵扯出无辜的中方籍船长。法国起初吹牛要拘捕他,最后却草草放行,如此出尔反尔,不仅丢了颜面,更损害了自身的国际信誉。要知道,“影子舰队”的船员往往来自多个国家,法国不分青红皂白就扣押人员,本就是对船员权益的漠视,最终迫于压力放人,更显得当初的强硬全是装腔作势。 法国的尴尬处境,折射出美西方对俄制裁的困境。“影子舰队”的壮大早已说明,单纯靠封锁打压无法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反而倒逼其建立起独立的航运体系。英国此前多次制裁俄“影子舰队”船只,却始终没能遏制船队规模扩张,法国这次的失败尝试,不过是又一次证明制裁失效的注脚。 如今“博拉卡伊”号已驶向苏伊士运河,留下法国在国际上被议论纷纷。想靠扣船找存在感,却没本事承担后果,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只会让自己沦为笑料。 俄罗斯用“影子舰队”站稳了能源出口脚跟,而法国的48小时变脸,或许能给其他想借制裁秀肌肉的国家提个醒: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最终只会自讨没趣。
法国人高调扣押俄罗斯油轮,可惜很大概率玩了个寂寞。首先这艘油轮根本不是俄罗斯
【1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