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回应赴美签证被撤销时称,言论自由不应被定罪,全球应关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同时表示自己“不需要美国签证”。 9月23日,佩特罗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直指美国对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纵容,称特朗普政府是以色列“种族灭绝”的帮凶,更揭露美方以“反毒”为名轰炸委内瑞拉船只的霸权行径。 当他说到“国际刑事法院应对这些战争罪行展开调查”时,美国代表团集体离场,会场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这场发言被国际媒体称为“联大历史上最尖锐的南美声音”,却也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 9月26日,佩特罗在联合国总部外参与抗议活动时,面对荷枪实弹的美国士兵发表即兴演讲。他举起手机展示加沙医院废墟的照片,质问:“当婴儿的鲜血染红产房地板,你们认为服从谁的命令更符合人性?”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3亿次。 美国国务院随后以“煽动暴力”为由吊销其签证,但佩特罗在27日凌晨的推文中硬核回应:“我不需要美国签证,但加沙的孩子需要活下去。” 这场争端背后,是哥伦比亚与美以长达两年的外交角力。2024年5月,佩特罗政府因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宣布断交,成为首个与以色列断交的拉美国家。 同年8月,哥伦比亚暂停对以煤炭出口,直接切断以色列30%的能源供应。今年7月,佩特罗更指控美国官员参与策划哥伦比亚政变,导致两国召回大使紧急磋商。此次签证撤销事件,不过是这场持续拉锯的最新注脚。 值得注意的是,佩特罗的强硬态度并非孤例。2025年4月,他曾因特朗普政府驱逐哥伦比亚移民问题公开叫板,虽最终妥协提供总统专机运送移民,但此次面对签证撤销却选择“零妥协”。 哥伦比亚内政部长贝内德蒂在社交媒体讽刺道:“唯一该被取消签证的是内塔尼亚胡”,暗指联合国大会刚通过的谴责以色列决议。这种“以攻为守”的外交策略,在拉美国家中实属罕见。 从法律层面看,佩特罗的回应直指要害。他在推文中强调,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国家元首享有完全的司法豁免权,美国的行为涉嫌违反国际法。 更引人深思的是其关于联合国总部的表态:“当纽约警察可以随意吊销外国元首签证,这里还是真正的国际组织所在地吗?”这种对美国“世界警察”地位的质疑,正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引发共鸣。 这场风波的深层影响远超外交范畴。佩特罗的“不需要签证”宣言,实质是拉美左翼政府对美国霸权的一次集体宣示。2025年,墨西哥、巴西等国相继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委内瑞拉石油产量恢复至制裁前水平,这些动态与佩特罗的强硬姿态形成共振。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指出,拉美地区对美依赖度已从2010年的68%降至43%,这种结构性转变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版图。 当佩特罗在推文中写下“杀害无辜婴儿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时,他不仅是在回应签证撤销,更是在向一个旧秩序发起挑战。这场看似偶然的外交冲突,实则是后疫情时代多极化浪潮的必然产物。当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用“不需要”替代“求而不得”,世界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已悄然显现。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佩特罗的“不需要签证”是逞强还是底气?美国又是否会为这次外交失分付出更大代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据央视新闻,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回应赴美签证被撤销时称,言论自由不应被定罪,全球应
鉴清评趣
2025-10-04 15:4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