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

非常盘点中 2025-10-04 10:29:32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不夸张的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乌克兰的帮助可真不小,那这个遗憾到底是啥呢? 要聊这事,得先说说乌克兰有多 “够意思”。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揣着三成军工产能成了香饽饽,小到导弹导引头,大到航母造船厂,几乎啥都能造。 中国借着这股东风,硬是把自家装备的 “短板” 补成了 “长板”。海军的辽宁舰前身 “瓦良格” 号就是从乌克兰拖回来的,不仅船壳子值钱,连带舰载机训练系统、阻拦索技术都打包学了个遍,直接让中国航母从 0 到 1 省了十几年功夫。 水面舰艇的 “心脏” 更得感谢乌克兰,052C/D 驱逐舰能批量下水,靠的就是 “曙光” 联合体的 UGT-25000 燃气轮机,这东西当年美国卡着不给,乌克兰不仅卖设备,后来连全套技术都转让了,才有了国产 QC280 的诞生。 空军的 L-15 教练机用的 AI-222-25 发动机、反隐身用的 “铠甲” 无源雷达,甚至能冲滩的 “欧洲野牛” 气垫艇,全是乌克兰军工的 “硬核馈赠”。那些年中国启动 “双引工程”,大批乌克兰专家带着图纸来华,手把手教技术,有人说这是 “用轻工产品换来了国防家底”,一点不夸张。 可就是这么全面的合作,偏偏在战略轰炸机上栽了跟头。这就是最疼的遗憾。上世纪 90 年代,乌克兰手里攥着 19 架图 - 160,这可是能跨洲际扔核弹的 “空中巨无霸”,比当时中国的轰 - 6 先进了不止一代。 中国立马派代表团上门,钱都准备好了,结果乌克兰为了讨好美国,愣是把 11 架直接拆成了废铁,剩下的 8 架换给了俄罗斯抵天然气债。 这可不是普通装备的损失,图 - 160 的变后掠翼技术、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远程导航系统,都是当时中国急缺的 “天花板级” 技术。 要是能拿到手,轰 - 20 的研发至少能少走十年弯路,中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早就补上短板了。更可惜的是,连完整图纸都没留住,乌克兰专家就算想教,也没了核心参照。 更揪心的是,这遗憾还连带出一串连锁反应。比如当年中国用乌克兰 6TD2 发动机造的 MBT-2000 坦克,本来都要卖给秘鲁了,结果乌克兰受俄罗斯撺掇,突然断供发动机,硬是搅黄了这笔买卖。 让中国军工出口第一次尝到 “卡脖子” 的滋味。这也暴露了早期合作的隐患:关键部件没实现国产化,人家一翻脸,咱们的装备就成了 “瘸腿货”。 后来乌克兰政局动荡,中乌合作的 “窗口期” 也慢慢关上了。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 - 124 运输机技术没来得及深入合作,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项目也受了影响。 等中国终于搞出国产燃气轮机、自主发动机,再回头看,当年错失的图 - 160,成了军工史上 “最可惜的错过”。 不过这遗憾也不全是坏事,正因为图 - 160 没买到、发动机被断供,中国才痛定思痛搞全产业链自主化。现在 055 大驱用的国产燃气轮机比 UGT-25000 功率还大,轰 - 20 虽然晚了点,但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只能说,乌克兰这 “宝库” 帮我们搭了桥,但真正的过河,还得靠自己造船。要是当年真拿到了图 - 160,说不定还会少了点自主研发的狠劲呢。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