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好像挺有先见之明的,对人性看得很透! 刀郎在演唱会上从未唱过《我的楼兰》《大敦煌》等有版权争议的歌曲,一直以来都唱没有版权问题的红歌。 熟悉刀郎的人都知道,他对版权的在意,不是凭空来的,是早年做音乐时栽过跟头攒下的教训。 刚在新疆跑场子那几年,他写过一首关于戈壁的民谣,没来得及注册版权,就被本地一个小歌手拿去改了几句词,换个名字当成自己的原创在酒吧唱。 那段日子,他白天跑演出攒钱买设备,晚上躲在出租屋里改歌,满心期待作品能被好好对待,结果却连基本的署名权都差点没保住。 最后虽然后来通过朋友协调要回了权益,但他攥着那张手写的版权证明,在出租屋的台灯下坐了半宿——从那时候起,他就认准了:音乐这行,绕开版权纠纷,就是绕开是非,更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负责。 《我的楼兰》《大敦煌》当初火的时候,不少演出商捧着高出场费找他,说“观众就爱听这两首,哪怕只唱一首,票房都能多卖三成”。 他却翻来覆去看这两首歌的版权协议,发现词作者和发行方在分成上有没扯清的矛盾,哪怕主办方拍着胸脯说“出了事我们兜着”,他也没松口。 有人说他傻,放着钱不赚,他只说“我唱一首歌,台下那么多人听,要是哪天版权方闹起来,我没法跟观众解释,更没法跟自己的良心交代”。 他看得明白,版权纠纷里没有赢家,要么闹到法庭丢口碑,要么两边扯皮耗精力,与其事后收拾烂摊子,不如一开始就避开——这份清醒,在当年版权意识还没那么强的乐坛里,格外难得。 至于一直唱红歌,更不是跟风凑热度,是他打小就刻在骨子里的情结。他父亲是退伍军人,小时候家里的收音机里,天天放《歌唱祖国》《映山红》,父亲还会边听边跟他讲歌里的故事,比如“这首歌是当年战士们行军时编的,走着走着就唱起来了,累也忘了”。 后来他在新疆待久了,看到边防战士顶着风沙巡逻,看到老一辈屯垦人在戈壁上种庄稼,更觉得这些红歌里藏着一股子韧劲儿,是能让人心里踏实的东西。 他在采访里没说过什么漂亮话,只朴素地讲“红歌不用琢磨怎么讨好谁,唱的都是实在的感情,观众听着不别扭,我唱着也安心”。 他这份“安心”,其实藏着对人性的通透。这些年,不少歌手为了流量,要么翻唱有版权争议的老歌炒情怀,要么在歌词里玩噱头博眼球,结果要么被版权方起诉,要么被观众吐槽“没诚意”。 刀郎却始终没凑这个热闹,不参加综艺,不搞人设,演唱会就安安静静唱红歌,唱自己那些没争议的原创。 有人说他“跟不上潮流”,他也不辩解——他知道,观众心里有杆秤,一时的热度留不住人,能让人记着的,从来都是不掺杂质的真诚,是不踩红线的踏实。 刀郎的“先见之明”,从来不是什么未卜先知,是看透了行业里的浮躁,也摸透了人心的本质。他知道版权纠纷会消耗口碑,所以提前规避; 他知道虚头巴脑的东西留不住,所以认准红歌里的真感情;他更知道,做音乐不是一锤子买卖,守住底线,才能走得长远。这份不贪、不抢、不钻营的清醒,比任何“聪明”都更难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刀郎好像挺有先见之明的,对人性看得很透! 刀郎在演唱会上从未唱过《我的楼兰
名城探寻
2025-10-04 03:52:2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