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对乌克兰多州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重点瞄准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能源部当天就证实了袭击的严重性,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的能源设施被砸得最狠,断电成了普遍现象。 大家掰着手指头算算,十月初的乌克兰已经透着刺骨的凉了,再过个把月就该飘雪了。这时候断了电,可不是晚上摸黑找灯那么简单——暖气烧不起来,老百姓得裹着厚被子挨冻;冰箱停了,刚买的肉菜没两天就会发臭;就连医院里维持设备运转的电,都得靠临时发电机硬撑。苏梅州那些靠天然气取暖的家庭,现在估计正对着冰冷的暖气片犯愁,不知道这个冬天要怎么熬过去。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袭击专挑天然气运输设施下手,根本不是随机的。冬天是能源需求最旺的时候,俄罗斯这步棋,就是想从“能源命脉”上卡住乌克兰的脖子。你想啊,没有天然气,不仅老百姓没法取暖,很多工厂也得停工,整个社会的运转都会慢下来。这既是军事上的压制,更是对民生的施压,试图用老百姓的困境逼乌克兰让步。 但话说回来,这种打法真的能达到目的吗?这些年乌克兰早就不是孤军奋战了,西方的防空系统、能源援助物资一直在往这边送。虽然这次袭击让苏梅州、切尔尼戈夫州遭了重,但乌克兰能源部已经在紧急抢修,还在调配其他地区的电力支援。更关键的是,冲突打了这么久,乌克兰民众的韧性早就超出预期,靠断水断电想让他们低头,恐怕没那么容易。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那些普通人家。他们没参与过任何决策,却要为冲突买单。苏梅州有个老奶奶接受采访时说,家里唯一的电暖器停了,晚上只能把孙子搂在怀里取暖,生怕孩子冻感冒。这种画面,比任何军事数据都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管双方有多少战略考量,对着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能源设施动手,终究是让无辜者承担了代价,这一点无论从人道还是国际法角度,都站不住脚。 冲突拖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了,而是对双方民生、经济、耐力的全面考验。俄罗斯想靠能源牌破局,乌克兰想靠外部支援扛过去,可最终被夹在中间受苦的,永远是那些只想过安稳日子的普通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俄罗斯总统突然宣布10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回应了法国海军拦截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