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2023年8月恢复团体旅游互免签的时候,多数人也就觉得是方便了旅行社带团,没当回事儿,谁能想到一年多过去,这政策在两国之间搅起了这么大的波澜。2024年正式落地的免签政策,就像往滚热的锅里添了把火,原本稳步推进的中俄往来,一下就窜上了新台阶。 先说说最直观的贸易数据,2024年双边贸易额直接冲到2448亿美元,出口1154.99亿美元,进口1293.20亿美元,整体还涨了1.9%。别小看这1.9%的增长,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能稳住势头还往上走,免签政策功不可没。 商务人士最有感触,以前办签证来回折腾小半个月,遇上紧急订单或者突发合作,等签证下来黄花菜都凉了。现在倒好,说走就走,贸易这边的热闹还没散,边境线上的旅游早就变了样。 2024年中国内地居民首站赴俄103.94万人次,比前一年翻了两倍还多,俄罗斯来华的150.35万人次也涨了115.1%。这数字背后根本不是简单的观光游了,黑龙江黑河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这对“双子城”最有代表性,两座城市隔江相望就700米距离,2024年夏天高峰期,单日从黑河出境的游客就超过1500人。 俄罗斯游客爱来黑河看牙、购物,这边的牙科诊所、早市全是俄语交流的身影,早市摊主王淑清都练出了流利的俄语,笑称自己的摊位是“国际化大早市”;中国游客则爱去对岸逛农庄、看风光,坐船几分钟就到,跟逛邻市似的。 连新疆都热闹起来,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际,喀纳斯迎来了中俄免签的首批游客,人民网“焕新之路”都特意报道了这事儿,可见这股热潮已经从东北边境烧到了西北。 更有意思的是,旅游早就不局限于老牌景点了。以前俄罗斯游客来中国就奔着北京、上海、西安,现在云南丽江、四川九寨沟都成了热门选项;中国游客也不光逛莫斯科、圣彼得堡,贝加尔湖的蓝冰、勘察加的火山成了新宠。 交通也跟着配套升级,2024年新增了上海—喀山、长春—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些航线,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南萨哈林斯克这些以前不太熟的航点都通了飞机,航空公司还一个劲加密航班,2024年10月底到2025年1月底,固定航班就飞了4600多趟,平均每周380多次,去哪都方便得很。 往来多了,民生和文化的交融更是水到渠成。黑河的瓦莲京娜面包坊里,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面包师纳塔利娅天天忙着做列巴和提拉米苏,还特意减了糖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75岁的徐凤兰阿姨是这儿的常客,为了和俄罗斯朋友交流,还去老年大学学了俄语,偶尔还跨境去跳广场舞。 中医也成了“香饽饽”,黑河市中医医院2024年接待了600多名俄罗斯患者,针灸、拔罐、汤药调理样样受欢迎,医院还专门拍了俄语宣传片在俄罗斯循环播放,现在都要和俄罗斯的康复中心合作开中医体验馆了。 五大连池的疗养院更夸张,700多张床位里,俄罗斯疗养团占了四成,住上五六天体验康养项目成了不少俄罗斯老人的选择。 文化交流也跟着热起来,莫斯科近百所中小学把中文设为外语,全俄有11.3万名学生学中文,中国这边150多所高校开了俄语专业,语言不通的障碍越来越小。 黑河的俄罗斯油画城里,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的画家们现场创作,近千幅画作挂满墙壁,连3D打印的复制品都卖得红火,让普通人家也能摆上俄罗斯油画。两国的文化大集更是常客,数十个省州的艺术家聚在一起交流,不知不觉就拉近了距离。 这还不算完,政策还在往深里走。2025年9月起,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30天免签,不管是经商、旅游还是探亲都能用,住宿登记、支付这些琐事也越来越方便。 海南更早一步,2024年2月就把对俄罗斯的免签事由从旅游扩到了商贸、医疗、会展这些领域,停留时间也给足了30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9月底还说,两国正在研究取消中国游客签证制度,政府部门都在对接,看来这免签的圈子还得扩大。 现在再回头看,2023年那次团体免签根本就是预热,2024年的正式政策才是真正的“大招”。它没搞什么轰轰烈烈的宣传,却悄无声息地打通了两国贸易、旅游、民生的堵点,让往来从“麻烦事”变成了“家常事”。 随着2025年“十四五”收官,新疆的开放姿态越来越亮眼,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也越来越顺,这免签带来的效应,恐怕还会冒出更多让人惊喜的变化。
俄罗斯的死穴被美国找到,并意示乌克兰往死里揍。乌克兰与美国的秘密计划露出庐山真
【35评论】【18点赞】